第六百七十五章 英國人的新態度(1 / 2)

隨著中國對俄決戰日期的臨近和日俄遼陽戰役的激烈進行,曹躍再一次召集了所有軍官和高官,開始討論是否要再一次提前對俄宣戰。當前的對俄戰爭準備其實並不充分,而且中國沒有發動如此大規模戰役的經驗,這與平息義和團暴亂不一樣,與俄國人的戰爭需要大量的彈藥補給,而中國在後勤運輸方便一直以來效率值都非常差。

“如果全力以赴,我們可以在9月18日之前完成準備工作,然而絕不能再提前進攻了。”參謀總長薩鎮冰堅持說道。

陸軍參謀長段祺瑞道:“我們堅決不能提前發起戰爭,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還沒有將主要軍隊調集到指定地點,倉促發動戰爭隻會讓俄國人警戒起來,對我們下一步戰鬥起到了非常嚴重的惡劣影響。”

曹躍點了點頭,心中做出了決定,就按照9月20日計劃行事,不允許第一軍團提前決戰,並嚴格要求聶嘉保持克製等待總決戰。

隨後,鴻臚寺卿宋育仁說道:“主公,一旦我們對俄宣戰,我們還要顧及到列強的影響,最好是把英國人拉下水。”

曹躍抬起頭問:“怎麼拉英國人下水?”

宋育仁笑道:“英國人和俄國人在波斯和阿富汗前線對峙,據說俄國人在波斯與阿富汗有十幾萬大軍,這個數字雖然不準確,但是我想最少俄國人也要在波斯與阿富汗邊境部署十萬人吧。因為俄國占領了原本屬於波斯王國的北阿塞拜疆省(今阿塞拜疆共和國),而原本是波斯王國的附庸國布哈拉埃米爾國(今土庫曼斯坦)如今淪落為俄國的附庸國,並受到俄國突厥斯坦總督的管轄。波斯之所以和英國人走得近,就是被俄國人逼得太緊的原因,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複仇。”

眾人點了點頭,波斯王國近代沒落了,就像是大清帝國一樣。但不同的是,大清帝國之即便再沒落,也不斷湧現大批精英分子力挽狂瀾,保持國家的基本統一和領土完整,而波斯不但淪為英國的附庸國,還不斷被蠶食領土,如今波斯王國的領土僅僅是兩百年前的三分之一而已。

宋育仁又道:“所以,我認為,我們隻和日本結盟不行,我們要拉攏英國人,這樣將來我們和日本人翻臉的時候,不會讓日本人和英國人走在一起,對中國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曹躍支持宋育仁的說法,說道:“好,接下來我宣布,我們還是按照原計劃發起總攻,至於日本人到底打成什麼樣子,這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另外,宋大人立即與英國人接觸,中英準備結成盟友關係。”

宋育仁立即找到英國大使竇那樂,然而竇那樂卻搖頭苦笑著說,自己已經不是駐華大使了,因為英國人在西奘問題上不斷的失敗,不但讓印度總督寇鬆爵士下課,還讓竇那樂承受了國內的壓力。竇那樂盡管對中國強硬,可是他並不支持對華發動戰爭,戰爭一起,外交官們的作用被降到最低,並且也會讓大英帝國在中國的經濟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兩麵不討好的竇那樂,就這樣成為了替罪羊,被英國政府罷免了職務。

新的英國駐華大使是薩道義爵士,是英國政府堅定的“光榮孤立”政策支持者。

所謂的光榮孤立的由來,是在普法戰爭結束之後,英國智囊提出的一種對全球製衡的政策,在普法戰爭結束之後,歐洲行程了兩個聯盟,俄法聯盟與德奧意同盟,而英國人則認為,英國應該孤立與任何聯盟之外,並且通過挑撥各國聯盟之間的爭鬥,來實現大英帝國的利益最大化。當然,英國有足夠的資本成為各方利益爭奪的目標。

光榮孤立政策的背後解釋,就是一句話,挑撥全世界戰爭,甚至包括盟友的戰爭,光榮孤立即利益唯英國主義。當然,後世的美國也利益唯美國主義,隻不過美國的政策是推銷美式民主外加顛覆反美政府。

薩道義認為,中國是英國利益的一部分,保證中國的利益也是保證大英帝國利益的一部分,隨著中國的經濟複蘇,英國即便保持在華的空間,其利益也會成倍增加。畢竟中國越現代化,對英國產品的需求量就越高,英國的經濟就會越強。薩道義不認為中國和印度有什麼相似之處,大英帝國也不應該把治理印度的方法強製性地用在中國上。

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和原材料產地,但中國應該成為英國創造財富的消費地點。與其如印度一樣進行軍事殖民不如進行經濟殖民,如同英國控製波斯王國一樣。全麵控製水路交通礦藏土地,而不是軍隊進入。薩道義認為,最適合中國人的通知方式就是,用中國人去統治中國人,用中國人去剝削中國人,他們隻負責分贓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