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十月的南方小鎮(一)(1 / 2)

在一部分文人和文官看來,大清帝國盡管捷報連連,可是一些勝利代價太嚴重了也太沒有必要了。以在中亞的阿克鬥卡大捷為例,這次由第二軍團北路軍負責的戰役盡管給俄軍予以重創,但是也一樣屬於殲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役。而且最終在權衡利弊之後,第二軍團又不得不放棄阿克鬥卡,全軍十幾萬人撤出外西北回到新疆——那先前的戰役完全就是讓戰士們送命國家送錢去了。

多少戰士埋骨他鄉,多少親人痛哭流淚,多少文人捶胸頓足,因為大清帝國沒有的任何好處——開疆擴土或者取得金錢上的賠償。在一些人看來,或者在某一些專家來看,這次軍事行動毫無意義。

甚至曹躍可以想象得到,在後世的一些軍事專家與偽軍事專家來看,阿克鬥卡勝利屬於多此一舉。然而在現在這個時代來看,阿克鬥卡大捷等戰役勝利的消息讓百姓們自發地遊行慶祝,國人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一掃先前的抑鬱與沉悶,給腐朽的大地帶來了陣陣自豪的春風。

另外中國的股市在這一股子勝利影響下,節節攀升,國人以購買中國股市股票的方式來支持國家,在孫汝祺的控製之下,故事並沒有出現瘋漲,但也沒有出現暴跌。孫汝祺還抓住了許多趁機炒作中國股市的外國人,在這種戰爭情況下,他將這些投機商投入監牢,外國政府也不好說什麼。

不過勝利帶給百姓們最大的改變就是老百姓的腰杆子硬了,國家軍隊打了勝仗,老百姓腰杆子也挺起來了,和被人說話談論戰爭時候的聲調都高了。尤其是在租界裏,中國人一個個都挺直了身板,不再卑躬屈膝。從前看到外國人自覺得低人一頭,現在看到外國人心裏覺得不比別人差多少,我們中國人的軍隊也能打勝仗。

而與此同時帶來的轉變,不但中國人有,外國人也同樣有,洋人們見到中國人也不再那麼傲慢了,每每說起中國軍隊,總要先伸出大母手指。對待中國員工和雇員,洋人們的臉上也帶著禮貌的笑容了。

國民士氣和國家信心的上升並不能簡單的用金錢和土地來衡量,恰如後世朝鮮戰爭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卻迫使歐美國家意識到中國已經不再任人欺淩,轉而承認中國的作用一樣。(後世許多腦殘者看不見朝鮮戰爭的作用,一味鼓吹戰爭無用論,視為可笑至極)

浙江省嘉定縣姚家村內,姚老爺非常仔細地觀看者一份報紙,作為村子裏為數不多識字的人,姚老爺在官府驛站定了三份報紙,分別是《淞滬時評》《長江新聞》和《杭州日報》,這三份報紙都是兩日刊,所以姚老爺每天都至少能夠接到一份報紙,而姚老爺的報紙,儼然成為了全村獲取外界消息的重要渠道。

今天姚老爺又拿起了報紙,讀罷之後哈哈大笑,仆人見老爺又笑了起來,心想一定又是好事兒,此時姚老爺的兩兒子走了過來,次子姚順和三子姚成,姚順今年剛剛二十一歲,次子十八歲,兩人長得都很年輕,尤其是姚成自幼跟隨嘉定縣季師傅習武,更加顯得身材高大魁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