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優雅——漂亮的女人(1)(1 / 3)

媽媽的宴會

德國哥廷根是20世紀初的世界數學中心,瑪麗婭的父親是哥大醫學院兒科教授。瑪麗婭童年的最早記憶是母親的家庭宴會。因為平常無事,教授夫人們都喜歡舉行宴會,一來可以鬆弛教授們的神經,二來可以增加大家的友誼。

瑪麗婭能彈會唱的母親是舉辦宴會的能手,她舉辦的宴會總是賓朋滿座。一開始瑪麗婭覺得家裏很熱鬧、很好玩,後來才知道這些叔叔們都是教授。盡管瑪麗婭還不知道科學家的確切含義,但她知道了科學家的偉大與受人尊敬。慢慢地,喜歡聽媽媽彈鋼琴的瑪麗婭開始坐在父親身旁,睜大美麗的雙眼盯著大人們,靜靜地傾聽大家的談話。

著名數學大師希爾伯特注意到了瑪麗婭的這一舉動,他奇怪地問:“親愛的瑪麗婭,你怎麼不去聽媽媽彈琴了,卻到這裏來湊熱鬧,你又聽不懂我們講什麼。”

瑪麗婭抬起頭,一本正經地告訴希爾伯特:“您不知道吧!我爸爸是科學家!他講的多有意思!”

旁邊的父親聽見了,高興地對眾人說:“我的女兒聽得懂,女兒可是我們家的第七代教授呀!”

瑪麗婭還沒有完全懂事就已經十分崇拜科學家了,加上爸爸的“第七代大學教授”的理想啟蒙,她已經模糊地意識到自己也應該成為爸爸那樣的科學家。

哈佛家訓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社會出身高度集中在那些能給子女提供良好開端的家庭裏。專業人員家庭提供了社會的和教育的聯合優勢。在科技人員的家庭中,集中在教授、教師、醫生之家。

平衡內心

奧比太太在她的屋子後麵種了一大片玉米。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勞作,眼看就到了收獲的季節。

一個籽粒飽滿、裹著幾層綠色外衣的玉米說道,“收獲那天,主人肯定先摘我,因為我是今年長得最好的玉米。”周圍的玉米聽了,也都隨聲附和地稱讚著。

收獲開始了,奧比太太雖然看了看那個最好的玉米,但並沒有把它摘走。

“她眼力可能不太好,沒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一定會把我摘走的!”

那個最好的玉米自我安慰著。

第二天,奧比太太又哼著歡快的歌兒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可唯獨沒有摘這個最好的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會把我摘走的!”最好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著。

第三天,第四天,從這以後的好多天,奧比太太再也沒有來過,最好的玉米被摘走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直到一個漆黑的雨夜,最好的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總以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但現在連奧比太太都不要我了。白天,我頂著烈日,原來飽滿而又排列整齊的顆粒變得幹癟堅硬,整個身體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又要和風雨作鬥爭。也許她真的不需要我,也許我真的不是最好的!”

不知不覺,黑夜就過去了,清晨柔和的陽光照在玉米的臉上,它抬起頭來,睜開眼睛的時候,一下就看到了站在自己麵前的奧比太太。

奧比太太用一種柔和的目光看著它,輕聲說道:“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它的種子明年一定比它今年長得還要好喲!”

這時,差一點絕望的玉米才明白奧比太太不摘走它的原因。

正當它想著的時候,這個獲此殊榮的玉米被奧比太太輕輕地摘了下來生活中,我們有許多時候沉不住氣去麵對自己的際遇,不知不覺中會容易陷入自艾自憐的失望裏,而看不到人生的曙光。這是一種悲哀!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

《聖經》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天主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雇工人。他與工人議定一天一個“德納”,就派他們到葡萄園裏去了。

約在第三時辰,他又出去,看見另外有些人在街上閑立著,就對他們說:

“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一天我給你們一個‘德納’。”他們就去了。

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他又出去,也照樣做了。

約在第十一時辰,他又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裏,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裏整天閑著?”

那些人對他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

他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

到了晚上,葡萄園的主人對管事人說:“你叫他們來,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到最先的。”

那些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每人領了一個“德納”。

那些最先雇的前來,心想自己必會多領,但他們也隻領了一個“德納”。

他們一領到錢,就抱怨主人,說:“這些最後雇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將他們與我們這些整天受苦受熱的人同等看待,這公平嗎?”

他答複其中的一個說:“朋友!我並沒有虧待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吧!我願意給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事嗎?或是因為我對別人好,你就眼紅嗎?”

哈佛家訓

別人的獲得是因為幸運也好,努力也好,我們都不必羨慕,更不應該忌妒。過多的計較,隻會使人變得狹隘。相信你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平衡自己的內心,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