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拿起話筒,認真地撥著號碼,善良的老張怕打擾女孩,索性裝著看雜誌的樣子,把身子轉向一側。小女孩慢慢地從慌亂中放鬆下來,她開始說話了:“媽……媽媽!我是小莉,您好嗎?媽,我隨叔叔來到了上海,上個月叔叔發工資了,他給了我50塊錢,我已經把錢放在了枕頭下麵,等我湊足了500塊,就寄回去給弟弟交學費;以後掙了更多的錢,再給爸爸買化肥。”小女孩想了一下,又說:“媽,我告訴你,我叔叔的工廠裏每天都可以吃上肉呢,我都吃胖了,媽媽你放心吧,我能照顧自己的。哦,對了,媽媽,前天這裏一位阿姨給了我一條紅裙子,現在我就是穿著這條裙子給你打電話的。媽媽,叔叔的工廠裏還有電視看,我最喜歡看學校裏小朋友讀書的片子……”突然,小女孩的語調變了,不停地用手揩著眼淚,“媽,你的胃還經常疼嗎?你那裏花開了嗎?我好想家,想弟弟,想爸爸,也想你,媽,我真的真的好想你,做夢都經常夢到你呀!媽媽……”
女孩子再也說不下去了,老張愛憐地抬起頭看著她,女孩子慌忙放下話筒,慌亂中話筒放了幾次才放回到話機上。
“姑娘啊,想家了吧?別哭了,有機會就回家去看看爸爸媽媽。”
“嗯,叔叔,電話費多少錢呀?”
“沒有多少,你可以跟媽媽多說一會兒,一分鍾才3毛錢。”
老張習慣性地往櫃台上的話機望去,電子顯示屏上竟然沒有收費顯示,女孩的電話根本沒有打通!
“哎呀,姑娘,你得重新打,剛才,你的電話沒有接通……”
“嗯,我知道,叔叔!”
“其實……其實我們家鄉根本沒有通電話。”
老張疑惑地問道:“那你剛才不是和你媽媽說話了嗎?”
小女孩終於哭出了聲:“其實我也沒有了媽媽,我媽媽去世已經兩年多了……每次我看見別人給家裏打電話,我真羨慕他們,我就是想和他們一樣,也給媽媽打打電話,跟媽媽說說話……”
哈佛家訓失去了媽媽的孩子,才會更覺得母愛的異常珍貴。
給媽媽要的禮物新年臨近,郵局工作人員黛妮西尼·羅茜在閱讀所有寄給聖誕老人的100封信件時,發現隻有一個名叫約翰·萬古的10歲兒童在信中沒有向聖誕老人要他自己的禮物。
信中寫道:“親愛的聖誕老人,我想要的、唯一的一樣禮物就是給我媽媽一輛電動輪椅。她不能走路,兩手也沒有力氣,不能再使用那輛兩年前慈善機構贈予的手搖車。我是多麼希望她能到室外看我做遊戲呀!你能滿足我的願望嗎?愛你的約翰·萬古。”
羅茜讀完信,禁不住落下淚來。她立即決定為居住在巴寧市的萬古和他的母親、39歲的維多莉亞·柯絲萊脫盡些力。於是,她拿起了電話。接著奇跡般的故事就發生了:
她首先打電話給加州雷得倫斯市一家名為“行動自如”的輪椅供應商店。商店的總經理襲迪·米倫達又與位於紐約州布法羅市的輪椅製造廠——福卻拉斯公司取得了聯係。這家公司當即決定贈送一輛電動輪椅,並且在星期四運送到,還要在車身上放一個作為聖誕禮物的紅蝴蝶結。顯然,他們是聖誕老人的支持者。
星期五,這輛價值300美元的輪椅送到了萬古和他媽媽居住的一座小公寓門前。在場的有10多位記者和前來祝福的人們。
萬古的媽媽哭了。她說道:“這是我度過的最美好的聖誕節。今後,我不再終日困居在家中了。”她和兒子都是在1981年的一次車禍中致殘的。由於她的脊椎骨骨節破裂,她得依靠別人扶著坐上這輛灰白色的新輪椅,在附近的停車場上進行試車。
贈送輪椅的福卻拉斯公司的代表奈克·得斯說:“這是一個一心想到媽媽而不是自己的孩子。我們感到,應該為他做些事。有時,金錢並不意味著一切。”
郵局工作人員同時也贈送給他們食品以及顯微鏡、噴氣飛機模型、電子遊戲機等禮物。萬古把其中一些食品裝在匣內,包起來送給樓下的鄰居。
對此,萬古解釋說:“把東西贈給那些需要的人們,會使我們感到快樂。
媽媽說,應該時時如此,也許天使就是這樣來考驗人們的。”
哈佛家訓優先考慮別人的利益和需要是一種高尚的行為,這裏麵也包括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媽媽。
首飾的真假並不重要有一個富商娶了一個美貌的妻子,兩人感情很融洽。每年妻子生日那天,他都要當著眾賓客的麵送給她一串美麗的項鏈,並親手為她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