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殷勤地幫她脫下外套。坐定後,她不禁又看了他一眼,發覺他也正深情款款地看著她微笑。她想,這該就是故事中所說的“白馬王子”了。他大約二十五六歲,身材挺拔,麵貌英俊,碧眼、卷發,就像個電影明星。
她來美國不過半年,從未想到過一來美國就會交到男朋友,而且交的是美國男朋友。她和他認識剛好一個月,曾經約會過幾次,但都是在校園和圖書館見麵,這回是他第一次約她外出吃晚餐。
服務員送來菜單,他禮貌地讓她先點。她接過菜單看了看,心想,第一次和他一起吃飯,不能點太貴的東西。牛排的價錢比雞稍貴,但比龍蝦便宜得多,於是她點了一盤腓力牛排,外加一杯紅酒,她覺得在這種場合下,一杯紅酒更能增添羅曼蒂克的情調。
令她非常意外的是,輪到他點時,他點的卻是最廉價的魷魚三明治和炸薯條。她心想,這些食物在任何一家速食店都能吃得到,為什麼要到這種餐館來吃?更令她驚奇的是,當服務員問他要喝什麼飲料時,他手指著放在桌上的那杯冰水說:“水就行了。”
她想自己點的東西是不是太貴了,尤其後悔點了那杯酒。她並不擅飲,隻是為了增加氣氛和情調而已。
盡管他吃得非常自然,她還是感到很不自在。麵對他的三明治,她每吃一口牛排,就覺得讓他多花了錢,很不好意思;麵對他的冰水,她的酒一滴也沒喝。這杯酒非但不能增加氣氛和情調,簡直煞風景。
好不容易吃了不到半塊牛排,她放下刀叉。對麵的他已將三明治和薯條全部吃完,還叫服務員加過兩次冰水。
用完餐,他的興致仍濃,但她卻心不在焉,牛排和紅酒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15分鍾後,她說她該回家了,他沒有堅持,告訴服務員結賬的同時,說了一聲:“兩張賬單。”
她沒在意,一時也沒深想他這話的意思。
等到服務員拿了兩張賬單,在他們兩人麵前各放一張,他迅速拿起他的那張,一麵讀著上麵的數字“7元零5分”,一麵從後褲袋內掏出皮夾子,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張5元的鈔票和3張1元的鈔票,遞給服務員,同時說:“不用找了。”服務員接過他的錢,站在她的麵前,她才突然回過神來,趕緊拿起自己麵前的那張賬單。
燈光雖然很昏暗,但她還是看得很清楚,17元25美分。她打開皮包,拿出一張20元的鈔票遞給服務員,說了句:“不用找了。”
這是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一位年輕女性文友的親身經曆。事情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她仍心有餘悸。她說那時她剛來美國不久,既無信用卡,也未帶支票簿,幸好還帶著點現款,否則就要出醜了。
她說她不是不知道美國人一起吃飯是各付各的賬,她也不否定美國人這種不講麵子、不虛偽的做法,但是她說像這種邀約女朋友吃飯,付賬時卻是“兩張賬單”的方式,她實在難以接受。她說,對一個東方女孩子來說,他請她吃一次飯,她回請一次,才像是在談戀愛,在被人追求呢!
她現在盡量避免和美國朋友一起吃飯。她說,如果非和他們一起吃飯不可,她會很注意地聽這兩個詞:“Two%Tickets”,或是“Two%Bills”。
哈佛家訓“入鄉隨俗”是最明智的做法。
編輯部的故事一位家境貧寒的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到縣城讀高中。她來縣城上學還不到10天,家中就傳來噩耗,父母姐妹在製作花炮的過程中,全被炸死了。
家中房倒屋塌,不剩片瓦。一夜之間,她失去了所有。
她含著眼淚向學校提出退學,看來這是唯一的辦法。老師問她日後打算怎麼辦,她說家中有一畝水田,還有一頭老牛。15歲的她馬上就要結束自己剛剛起步的人生,以悲慘的方式,跌回到起點。
在她臨走之前,語文老師跑來告訴她,學校正籌辦一份校報,需要一名采稿員,每月可以補助200元。於是,她入學10天便成了一名校報的采稿員,主要負責向各班征稿,把稿件分類,在閱報欄張貼校報。編輯部有兩位老師,他們對她都很好。她因課程緊不能天天都去兼職,老師們也從來沒埋怨。
就這樣,她繼續著自己的人生理想。
時光飛逝,三年高中生活結束了,她很順利地考上了大學,並在老師的幫助下申請到了助學金。但她始終不知道,高中三年中的每月200元的補助,是兩位老師從工資裏均攤給她的。她更不知道校報並不需要這樣一位采稿員,這一切都是為她專門設立的。
不過,從來沒有人說破這個秘密。她畢業離校的那天,兩位老師突然覺得屋子裏空蕩蕩的。到發工資的時候,他們已經習慣了從每月工資中取出100元給她。於是,他們決定,再幫助一位貧困生,將這種愛永久地延續下去。
他們又聘用了一名因交不起學費而要中途退學的山裏孩子。
於是,每隔三年,他們都要重新聘請一位並不需要的采稿員。編輯部的工作也因此變得更有意義。
哈佛家訓是有著美麗心靈的老師們讓折翅的燕子重新在天空飛翔,是老師們賦予了學生一個更新的起點。學生無以為報,隻有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