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人緣——真誠的友誼(2)(2 / 3)

改變她命運的兩位導師多羅西·霍奇金最早的愛好是考古學,她曾一度沉迷於考古挖掘現場而不能自拔。這時,她收到了親戚從英國給她轉來的牛津大學一位導師的信。

導師在信中告訴她,如果她真想學習化學的話,就必須學點物理學知識,這對她有好處。但此時的多羅西已經被考古學搞得心猿意馬。真要學化學嗎?

她不禁在心裏打了幾個問號。

她給導師回信說:“對不起,我在約旦。”

這位導師收到多羅西的回信後,馬上給她寄來了一本物理學教材。老教授的真誠打動了多羅西,使她意識到自己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考大學。

於是,在一位建築師的幫助下,多羅西開始學習物理;在母親的指導下,她係統地掌握了植物學知識;至於拉丁文,就隻能靠自學了。最後,多羅西順利地通過了這三門課的考試,於1928年10月進入牛津大學。

幸虧這位導師是個認真負責的人,否則,牛津會少一名諾貝爾獎得主。

但在牛津的第一學年,多羅西仍然念念不忘考古學,直到她遇到了另一個恩師——布魯爾教授。他的課勾起了多羅西小時候對美麗晶體的回憶和自己曾經立下的誌向。布魯爾教授敏銳地發現了多羅西在這方麵的特殊嗜好,他多次勸說多羅西用心要專,向她介紹晶體學的美好明天。最終,多羅西開始集中精力學習結晶學。

哈佛家訓。

名師由於學術水平的高超,對把握學生的特點,尤其是學生在某一方麵的特長,更加了解,可以說他們能更準確地把握和指點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講,名師的作用更大。

美術係的女生和名人有一位美術係剛畢業的女生,對於設計服裝的布料和花樣非常有興趣,她決定要涉足這一行。隻是,剛開始進入這個行業非常困難,因為無論是使用布料的服裝設計師,或者是製造服裝的工廠都有自己已經很習慣的供應商。對於一個完全陌生、甚至還隻是初出茅廬的布料設計者,他們根本就沒什麼興趣。

女生拿著一堆自己長期嘔心瀝血設計的作品,來到一個著名服裝設計師的公司。助理設計師本想打發她走,可是見她一副渴求的模樣,便於心不忍地對她說:“好吧!我拿進去給我們的設計師看一下。”

過了一會兒,助理設計師出來對女生說:“設計師說,我們的設計圖太多了,根本沒時間看。”

這位女生又跑到製造服裝的工廠,結果也是一樣。她四處碰壁,心情十分沮喪,但心想一定要堅持下去。她想,隻要方法用對了,不斷地嚐試,她一定能打破僵局。

有一天,這位女生來到一位名歌星的簽名會上,大名鼎鼎的名歌星擁有許多歌迷。女生擠在一堆歌迷裏麵,也以一副十分崇拜的樣子望著歌星。好不容易輪到她和歌星握手時,女生由背包裏拿出一些布樣和自己的設計圖,對歌星說:“我好崇拜你喲!真想為你設計漂亮的服飾。請您在這幾塊布上為我簽名。”女生擺出崇拜的模樣。

歌星看了這些布料和設計圖說:“哇!好漂亮喲!請你和我的服裝設計師聯絡,我想用這些布料做衣服。這是她的電話,就說我叫你去找她的。”

女生開心地說:“好啊!我明天就去。”

第二天一大早,女生就來到先前她被潑了一頭冷水的著名設計師的公司。

女生拿出有女歌星簽名的布料來,對助理設計師說:“是她叫我來找你們的,她說要用這些布料做衣服。”

助理設計師進辦公室不到幾分鍾,名設計師就帶著滿臉的笑容走出來見她。女生就這麼走進了這個行業,而且愈來愈受到客戶的歡迎。

哈佛家訓借助名人的力量推銷自己,可以少走許多彎路。當你在成功的道路上前進感到困難時,就要考慮盡可能地借助別人的力量。

一個善舉便彌足珍貴蘇珊是個可愛的小女孩。可是,當她念一年級的時候,醫生卻發現她那小小的身體裏麵竟長了一個腫瘤,必須住院接受化學治療。出院後,她顯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樣活潑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頭美麗的金發,現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雖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與癌症——死神一爭高低,她的聰明和好學也足以補上被拉下的功課,然而,每天頂著一顆光禿禿的腦袋到學校去上課,對於她這樣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來說,無疑是非常殘酷的事情。

老師非常理解小蘇珊的痛苦。在蘇珊返校上課前,她熱情而鄭重地在班上宣布:“從下星期一開始,我們要學習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所有的同學都要戴著自己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離開學校幾個月的蘇珊第一次回到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門口卻遲遲沒有進去,她擔心她猶豫,因為她戴了一頂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個同學都戴著帽子,和他們的五花八門的帽子比起來,她的那頂帽子顯得那樣普普通通,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麼兩樣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妨礙她與夥伴們自如地見麵了。她輕鬆地笑了,笑得那樣甜,笑得那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