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頭上被老爸一句話大煞風景,淼淼頗有不悅,但還是很快把那份簡章收起來了。
“淼淼,有夢想就有力量,有信念就能創造奇跡。接下來的四年,就好好為你的夢想拚搏一下,媽媽相信你!曾經有這樣一個小男孩,讀小學時極調皮,極不與老師配合。有天,老師捉住他的小手給他看手相說,從他的手相上看,幾十年後他將是紐約州的州長。小男孩果真相信了老師的話,從此後一直用一名未來州長的要求來要求自己。幾十年後,果真如願。他在自己的就職演說中曾經這麼說:信念值多少錢?信念是不值錢的。它有時甚至是一個善意的欺騙,然而你一直堅持下去,它就會迅速升值。可見,有一種信念做支撐,什麼奇跡都有可能出現。”
在家裏,媽媽和爸爸從來都是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無縫:爸爸敲打她,媽媽就給她鼓勵;媽媽批評她,爸爸在一邊打圓場。所以,在家裏,她從來不會覺得孤單——總會有人站在她的立場上對她表示理解與支持。
作家丁玲曾經說過:“人,隻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我也知道在通往那一片美好前景的路上,會有太多的風雨艱辛在等著孩子,但還是很欣慰,她年紀小小就為自己樹立了清晰的奮鬥目標,也擁有著一個堅定的必勝的信念。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引導、幫助她,讓她努力朝向自己的夢想飛翔。
2人生需要自立
每年九月開學前,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有很多成績優秀的學子十幾年寒窗苦讀之後終於捧得一紙通往大學學府的通行證,可手捧那一紙入學通知書,他們又常因家境困難而愁眉不展——那一筆筆高昂的費用讓他們幾乎望而卻步。政府為這一部分學生開辟了“綠色通道”,爭取讓每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都有學上。借著這樣一股東風,好多貧困學生躍上龍門,卻常常因為頭上“貧困生”的大帽子,生活得尤其沉重。
有一位男生,卻沒有被這頂沉重的帽子壓住。
第一次去學校報到,學費要交四千八,男生的身上隻揣了六百塊錢,還有箱子裏表哥給他放的十八塊六毛錢的零花錢。借助政府為貧困學子開通的“綠色通道”,他才勉強有機會進入了大學校園學習。
初入大學校園,很多同學想到的是放鬆一下繃緊的神經,大部分的課餘時間,他們都待在網吧和宿舍裏。他卻整天忙得不見人影子,到外麵貼廣告,做推銷,從很遠的批發城批回零碎的小東西兜售給各個宿舍的同學。每天一身土一身泥地回來,曾經很讓宿舍裏的室友們瞧不上。可就憑著他的那些小打小鬧,三年來每年四千八百塊錢的學費,他總共隻向家人要了五千多,其餘全是自己打零工掙來的。最順手的時候,他兩天掙了一千七百塊錢。有人問他,不為錢的事犯愁嗎,一邊進行學業一邊還要拚命打工。他輕輕一笑說,從來就沒想到為錢犯愁過,他相信總會有辦法的。可他在生活上極盡節儉,每次去食堂打飯總是打最便宜的飯菜。老師們看了心裏都不是滋味兒,就打算為他申請貧困生困難補助,他卻出人意料地拒絕了。
入學三年來,他從沒有在申請表上填過自己的名字。
學院有規定,積累夠了學分,四年的大學可以提前一年畢業。這個消息讓他為之一振,他渴望自己會是學分製的受益者。可他的想法卻讓他的老師們猶豫了:平心而論,他在班上算不上是一個聰明的學生,況且工科的功課本來就安排得緊張,四年的課程三年來學,他能吃得消嗎?如果不能提前畢業還把大三的課程落下來,那就得不償失了。他卻沒有絲毫擔心,而是信心百倍地投入了緊張的學習。每天晚上,宿舍的燈十點鍾就熄了,他就站在走廊的應急燈底下,常常看書到淩晨兩三點鍾。第二天,還有一大堆的事等著他。在校期間,他擔任著年級團總書記,對各種集體活動很是熱心。
“我做事很快,一般緊急事情及時處理,另外還養成了隨時學習的習慣。合理安排,讓我照樣有時間看電影、踢球。”麵對記者的提問,他侃侃而談。
有付出總會有收獲,三年的付出,他終於從學校辦理了離校手續,成為實行學分製以來學校首個提前一年畢業的學生。
早在畢業之前,他已利用寒假聯係過多家實習單位,卻因臨近春節少有單位願意接受人去實習。他一次次在網上同對方交流溝通,終於爭取到了一個去海南一家公司實習的機會。那次機會對他尤其重要。因為在反反複複同對方打交道的過程裏,他明白了,一個學生要想融入社會,首先要學會與人交流。在這方麵,他顯得比很多研究生更有優勢。因為他的那份特殊的經曆,還有他方方麵麵的自我展示,有家不錯的單位向他敞開了大門。從學校辦完離校手續,他將正式去新的單位報到,在那裏開始他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