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四年,說起來也有些長。可從入校的第一天,他就清楚地告訴自己去做什麼。把自己的弱點短處一一列在紙上,竟有十條之多:他的普通話不好,英語連係動詞的用法都不知道,對計算機幾乎一無所知,讀四年也隻能拿個中專文憑……找準問題,再一一地對症下藥:找一些專業方麵的書,練好普通話,從最基本的字母著手開始學英語,計算機最少要過二級,四年完成自考專科本科的課程……這些目標,都很普通,但也都很具體,同時放在他的麵前,也有一定的難度。可他堅持著做下來了,像魯迅說的那樣,他不過把別人用來喝咖啡的時間用來讀書。等四年中專讀完,他所列的那些目標都一一實現了。手捧三個燙金的大紅畢業證書——中專、大專、本科,他躊躇滿誌地走出了校門。就那麼自信滿滿地辭別家鄉親人,一腳踏進了打工者的行列。在那個西北的大都市裏,他以為,隻要他能像上學時那樣努力奮鬥,就一定會在那個都市裏找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從小到大,他最大的優點就是樂觀自信。可走上社會,他才知道什麼叫“社會”,社會裏總有太多你想都沒想過的複雜。他信心百倍地找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又找了第二份,第三份……幾年下來,他磕磕碰碰,在那個城市奔波著,做過農藥銷售,做過市場調研,每一份工作,他都曾投入了無窮的熱情。生活,卻沒有如他想象的一樣,給他豐厚的回報。每月幾百塊錢的工資,別說改變生活,能讓他在那個城市裏生活都已很不容易。看看身邊那些曾經的同學,有的已大學畢業,有的也算小有成就。才發現,當初他選擇的那條離成功最近的路,是讓他離成功越來越遠了。
他說出自己要去考研,並且是考清華大學的研究生的時候,同伴的眼神,就像在欣賞一個天外來客。他們以為他在說夢話。一個連高中都沒讀過的中專生,想去觸摸中國最高學府的門楣。他卻一本正經地說:“是認真的,等我考上了一定會好好回請你們。”那個時候,他還因為生活困頓,在要好的哥兒們那裏蹭飯吃。說幹就幹,他辭了原有的工作,在那個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裏,整整苦讀了六個月。六個月,他是怎麼過的,他從來不願意提,隻輕輕地說,對他來說,那比陷在漫長無望裏要輕鬆得多,不過是少睡一點,少吃一點,不過是學得累一點,可心是快活的,因為有希望。第一次,失利,可三百零幾分的成績已足夠讓他興奮,離分數線隻差二十幾分,證明了他還是有能力的。再一次去參加,他準備了九個月。那一次,他成功了。清華大學一張印著他大名“劉博”的通知書到達他的手上時,一時四鄰震驚。
很多人,甚至很多媒體都找到了他,在當地一家報紙最醒目的位置上,有人寫:他是陝西的驕傲。一次次訪談,一次次麵對公眾,他幾乎在一夜間成了名人。名與利,常常是相伴而行的,當他不再是那個默默無聞的打工仔的時候,也有人關心起他的生活起居。去清華讀研,三年的學費有四萬多,很快,有好心的熱心腸的人源源送來。他一一笑著感謝了,也回絕了。他說,他收下那份愛,感動著那份感動,但他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同情。他相信,憑借自己的力量,他會圓滿完成在清華的研究生學業的。
有一段話,讓人感觸頗深。有記者問他,考上清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是不是特別激動。他竟淡淡地說,激動有一點,但不是特別,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理所應當的事,為什麼要激動?付出了,就要有收獲。況且,考上清華,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通過這個平台,攀上一個又一個更高的高度。
成功的路,從來就不是隻有一條。有人說,成功從來沒有捷徑可走,他卻一直在努力地尋找著,試圖找到一條離成功最近的路。發現方向的偏離,就適時地調整,認準了的路,又能無悔地堅持,這樣的追尋,總會讓我們找到那條離成功最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