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與孩子談談這個世界(2)(2 / 3)

其次,狀元榜的排行依據隻是卷麵上的分數,說得更確切一點,那隻是一個分數的排行榜,這個排行榜可以說明某些學生會讀書擅長應試,除此之外,實在不能說明其他什麼。分數與能力成一定的正比關係,但也不完全是。高分低能,低分高能,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周圍並不少見。大學生不知道如何洗衣服,不懂如何與人交際,這樣的例子似乎也並不少見。常看中央電視台的《狀元360》節目,感覺那裏麵的“狀元”真是不虛“狀元”的名字,那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在自己的崗位上腳踏實地苦幹苦練出來的,沒有過硬的本領,行業狀元還真不好當。

再次,“狀元榜”到底有多大推廣的價值與意義還有待商榷。同事的孩子今年參加高考,考出來五百六十多分的好成績(在廣西,這個分數已超出一本線五十多分),按正常的錄取,她可以填報一所很好的重點大學一本。讓人想不通的是,孩子除了報考清華一所學校外,再沒有報考其他的學校。她的理由很簡單:以她的能力,明年考取一個省理科狀元都不成問題。她根本就沒想走,早已做好回校複讀的打算了。不知道,她的這個決定將會給她的命運帶來如何的轉折,隻聽她滿懷鬥誌要考明年的狀元這話,心裏就難免替她生出絲絲的擔憂。“狀元”的頭銜,對一個學生來說就有如此重要嗎?

看過一份調查表,那些昔日考場上的文理狀元,在進入大學乃至走上崗位後,其表現並不都是那麼突出優秀,有一些甚至可用“泯然眾人矣”來做一個讓人遺憾的批注。可見,那個狀元頭銜,並不能給他們帶來一生的好運。與漫長的人生路相比,那不過是他們人生路上的一個小站。以後的路輝煌與否,還須他們以後的努力來見證。隻不知,這狀元榜為何還會一年一年地紅火下來,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但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成才的途徑越來越多了,以平常心來對待這樣一次人生中的重要考試,對那些“狀元”學子們以後的發展,或許會更好一些。

5越來越“薄”的教科書

要期末考試了,淼淼從學校裏抱回一大堆的書和資料,堆了滿滿一沙發,在慢慢整理。各科教材各歸一類,各科的複習資料各歸一類,那一大堆書與資料,她整理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才整完。整理完,坐在沙發上歎氣:“媽媽,我有一個發現,我發現我們的教科書紙張是越來越薄、越來越脆了。你看下,我讀小學時的課本,這紙張摸起來多舒服,你再看我們現在的。”她拿著兩本語文書讓我對比著摸。

她說得一點沒錯,小學裏用的書,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倒是現在用著的,邊邊角角已經破損得不成樣子。倒不是她管理得不好,那些書的紙張實在太差了,顏色暗黃無光澤不說,還特別薄,盡管她已經小心地在外麵包了層層書皮,還是沒抵擋住它的殘破。

麵對她遞上來的教科書,麵對她一臉的不悅,我一時間沉默,不知道該如何對我的孩子講。我從來都不願意把一些負麵、消極的情緒傳遞給她。

孩子們的教材,我們祖國花朵的精神食糧,都可以做得如此偷工減料了。是我們現在的紙張缺乏嗎?可你走進書店,那些裝幀豪華的套裝書,洋洋自得地占據了書架的半壁江山。翻開來,厚實潔淨的紙質,邊緣刀鋒一樣地硬挺,質量確實非同一般。當然,它們驕傲也有它們驕傲的資本,翻一翻書後麵的價格,任你是如何喜歡它,也不得不悄然收回手,仔細思量一番:如果把那些書搬回家,那個月的生活費是否還夠支出。那些看起來高貴豪華的書後麵是高昂的利潤空間,所以,才會被打扮裝飾得如此華麗體麵吧。孩子們的教科書,就沒有這個優勢了,義務教育,有些地方連書本費都已經免了,等於是白送給孩子們看的。

麵對孩子的教科書,忽然莫名地懷念從前。我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讀書的,讀的村裏的小學。全校不過三個老師,幾十名學生,每學期發新書,學校不要錢,讓學生自己到山上采集樹種,挖點草藥,老師拿去換了錢,就抵了課本費。除了語文、數學、自然、音樂、美術這些課本外,根本沒有什麼多餘的複習資料。那些課本,發下來,白紙黑墨滿篇墨香的。一年一年讀下來,沒有教輔書的我們一樣把基礎打得牢牢的,寫一手漂亮的字,寫滿紙漂亮的文章,算術、地理、自然學得都不錯。我們從那有限的幾本教科書裏,開始了自己的人生起步——真善美的辨別,遠大理想的追求,就從那裏開始。今天的條件,無論從哪一方麵講都應該比過去好很多了,為什麼孩子們的教科書卻是越來越“薄”?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虧誰都不能虧孩子。”這樣口號式的標語,我們常常在某些學校的院牆外或者城市的大街上看到,可我們是否真的做到了不虧孩子?“大頭娃娃”毒奶粉,受害的是我們的孩子;“三聚氰胺”毒牛奶,受害最深的也是我們的孩子;“5?12”大地震中,多少本可以不必早夭的花季生命,卻因為劣質的教學樓而命染黃土……這一群原本最應該受到保護最沒有自衛能力的孩子,倒成了某些不法之徒賺錢撈錢的工具。想來,怎不讓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