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盡管這樣子,我還是會告訴我的孩子:不能因為這些就排斥整個世界。因為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有陽光,也有黑暗;有傷害,也有溫暖。美國母親安妮?斯通在《致世界的一封信》說:“(世界)教予他知道,每有惡人之地,必有豪傑存在;每有權詐小人,必有獻身義士;每見一敵人,必有一友在側;讓他見空中的飛鳥,日光裏的蜜蜂,青山上的繁花,靜思其中亙古綿傳之奧秘;教予他,磊落的失敗遠比欺騙更榮耀;教予他,堅持自我信念,哪怕人人言錯;教予他,寧願以最高價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但絕不能出賣良心和靈魂;教予他,置群虻的喧囂於不顧,在自覺正確時要挺身而戰。(世界)請溫柔地教予他,但是,不要驕縱他。請盡你所能。”
安妮?斯通的這一番話正道出了我的心聲,我希望我的孩子,還有千千萬萬個孩子,都會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與一位母親的綿綿深情。我還想告訴這個世界,告訴千千萬萬已經做了爸爸媽媽或者將要做爸爸媽媽的人,當你們的利益與孩子們發生衝突時,請更多地傾向於孩子,替孩子們想想。誰家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啊,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我們也都會為人父母。
6我愛這片多情又多難的土地
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藥家鑫殺人案終於在這個夏天落下帷幕,案件以藥家鑫被判死刑,走上刑場而告終結。
一個很有意味的日子,6月7日,多少如藥一樣年輕的學子們正在高考考場上埋頭揮汗,為自己的明天拚搏,這個昔日考場上的驕子卻已步上斷頭台。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更何況性質又是如此之惡劣。可偏偏有什麼專家學者站出來說出什麼“激情殺人”,把一池清水攪得渾不見底。藥家鑫被執行死刑,還法律正義的麵孔,也還受害者及其家人一個公道。原本並不複雜的一個案子,卻因種種原因最終變得撲朔迷離,這是那些最初在網上關注到這條新聞消息的人們所未曾想到的。好在,這世上,畢竟是正氣壓過邪惡,受害者終可以泉下瞑目。
對於整個事件的進展,我並沒有持續跟蹤關注,隻等這個案子塵埃落定,我才長長舒了口氣。打開網頁,那兩天各大新聞網站上,藥家鑫的名字仍然占據著很顯眼的位置。隻是,與前些天不同的是,以他為題的文章不再是對他的強烈聲討,而變成了一種反思——是誰害死了藥家鑫。
是誰害死了藥家鑫?很多人都在這樣問。
有一位網友激憤難忍,在網上留言說:“你們這些網絡暴民,把一個年輕的生命送上了黃泉路,這下你們滿意了吧?”有大學裏的教授在博客裏撰文,大批特批中國目前的教育,言下之意,是中國目前的教育把藥家鑫送上不歸路。文中還說,如果中國的教育繼續這樣下去,還會有下一個、下下個藥家鑫冒出來。也有人把藥之死歸結為這個社會,這個越來越浮躁的社會扭曲了殺人者的心靈……
給出的答案太多,我瞪大眼睛在找,找了半天找到的差不多都是同一種聲音,雖然文字形式五花八門——就是中國目前的教育,就是中國目前的社會現狀,總之,藥家鑫是被這個大環境給害死的。
為什麼唯獨沒有人從犯罪者的家庭,從犯罪者本人來分析一下?是那個原因太過明顯也太過淺顯不值得一提麼?
一家人在家裏說起這件事,我心裏有頗多不服氣,也有頗多的不理解。其實,看一下,很多社會悲劇之後,我們都習慣從社會找原因,最終一歸結,都是社會的錯,都是環境的錯,倒好像那殺人者也成了受害者了。
問淼淼:“你覺得是誰害死了藥家鑫?”
淼淼的回答很直接:“他自己啊,或者說是他父母。”
孩子的思維沒有那麼複雜,但我覺得她的回答很是痛快淋漓。
試想,若是一個從小被父母教誨——要善良,要感恩,要敢於承擔,要愛自己也要愛別人——這樣一個孩子,即使某一天不幸遇上這樣的事,他會像藥一樣去做嗎?停車救人,或者心慌無主棄傷者而去,但他不會掏出身上的刀子殘忍地向躺在血泊中的女子再捅上幾刀吧?他一定下不了手。再看藥的父母是如何做的,事發之後,他那通天的父母,在那麼短的時間裏就把所有的證據都準備好了,法律、道德、受害者家人的哭聲淚水,他們視若無睹。他們隻是在想如何挽救自己的孩子——一個犯下滔天大罪的殺人者。這樣的父母,會給他們的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少年啊?
說起被很多人不滿、批判著的中國教育,我也想說兩句。誠然,中國目前的教育製度是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問題,但它也不能為所有的悲劇埋單。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學生擠在高考這條路上,每年也有成千上萬的大學畢業生從校園裏走向社會。藥家鑫之流畢竟是少之又少,大多數的年輕人還是在一條積極向上的路上前進著,他們多是教育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