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太過聽話是懦弱和平庸的前奏(1 / 2)

第1章 太過聽話是懦弱和平庸的前奏

每個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聽話”,少讓大人操心,一切聽從大人的吩咐,按照大人的意圖辦事,遵守紀律,聽老師的話……但是,我們可曾想過,聽話的背後卻很可能埋藏了一粒“壓抑”的種子。

【成長的天空】

聽話的孩子突然變了

夏夜晴朗的天空,籠罩著萬點的星火,一顆顆晶瑩剔透,習習涼風吹來,吹散了酷暑帶來的燥熱。大街上,人們三三兩兩,在悠閑地散步、聊天、娛樂。從遠處走來兩個急匆匆的人,他們是黎樂的爸爸媽媽,他們一邊疾走一邊向四處張望,熟悉他們的人都知道,他們在尋找黎樂,因為,這樣的情形時有發生。走遍了整條大街,他們還是沒有見到黎樂的身影,於是,夫妻倆隻好去一家家書店尋找。

果然,在一家書店裏,他們找到了正沉浸在武俠小說裏的黎樂。最近,黎樂迷上了武俠小說,被書中那些俠肝義膽的武俠人物迷得神魂顛倒。為此,父母苦口婆心地跟他談了好幾次話,沒想到父母說一句,他頂一句。因為迷戀武俠小說,黎樂甚至開始在課堂上偷看小說,已經被老師發現了好幾次。為了不讓他繼續沉迷下去,父母費盡心力,無論刮風下雨,每天都在教室外麵監視他。

“我兒子小的時候可乖了,又聰明又聽話,從不跟我們頂嘴吵架,他畫的畫還獲過獎呢!沒想到他現在卻成為這個樣子,整天看武俠小說,為了不被我們發現,他每天晚上都關燈用手電筒看……”媽媽向鄰居哭訴。

【心理點撥】

是聽話還是將想法壓在了心底

一個乖巧可愛的孩子為什麼突然變了,變得連父母都不認識了?回顧四周,這種小時候順從、長大後難管的事例,恐怕不在少數,隻是經常被簡單的“青春期叛逆”一言以蔽之。其實若是深究的話,我們會發現,孩子越大越難管的原因正是“小時候太乖了”!

“聽話,乖”,變成了家長的口頭禪,每個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少讓大人操心,一切聽從大人的吩咐,按照大人的意圖辦事,遵守紀律,聽老師的話……這樣的孩子當然很受家長和老師的喜愛。

然而我們有沒有想過,聽話的背後可能是“壓抑”。為了得到父母的疼愛、老師的讚美,孩子寧願犧牲自己的主張,就算是違背自己的意願也在所不惜。“聽話”久了,孩子便會慢慢習慣按照大人的指示辦事,一旦失去成人的指點,就會茫然不知所措,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敢堅持自己的立場。

孩子能聽進父母的建議當然是好事,但是過於聽話的孩子可能不僅僅在“聽取建議”,同時也可能在壓抑自己。怎麼分清“聽話”與“壓抑”的區別呢?如果孩子的“聽話”是建立在孩子有話不敢講,有想法不敢付諸行動,特別在乎大人的臉色的基礎上,那就是一種“壓抑”了。

別讓聽話變成懦弱和平庸的前奏

通常在人們眼中,聽話的孩子似乎更招人喜愛。

但實際上,從十二三歲開始,一直到青春期結束,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二個“叛逆期”(第一個在兩三歲時)。正常情況下,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表現出較強烈的叛逆來,不聽父母的話,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他們這樣做,隻是為了脫離對父母及重要親人的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以正常的速度走完這個叛逆期之後,他們在18歲左右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自我”,他們逐漸開始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這也意味著他們終於成了一個成年人了。有了這個“自我”,他們就會有比較強烈的欲望,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從而不需要監督也能有很強的動機去追求一些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