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是孩子正在順利成長的標誌,當孩子出現反抗言行時,做父母的應放心:孩子在順利成長呢。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一遇到孩子反抗,馬上就發起火來:“怎麼能對父母這樣,真是不聽話的壞孩子。”
反抗,是與自我成長同步出現的自然表現,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是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環,所以,歐美等國非常重視孩子說“NO(不)”,在反抗期裏不會反抗的孩子才是令人擔心的。
對於孩子的反抗,父母不要與之對抗,而要巧妙地應付。
這時家長最好能記住四個關鍵詞:一是“無知”,二是興趣,三是放權,四是溫柔地堅持。這是許多心理學專家共同的認識。
所謂“無知”,就是裝傻,不要老覺得自己懂得孩子的一切,總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應啟發他,放手讓他自己做,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的家長事業非常成功,這對孩子會構成壓力,不如你裝傻,讓孩子能感到他自己的成功,對超越父母更加有信心。
所謂興趣,就是不要隻對孩子的學習感興趣,要學會對他生活中的所有細節感興趣。比如他愛唱歌,你要學會欣賞他。賞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效的法寶。
所謂“放權”就是適當地讓“權”。在孩子慢慢長大時,他需要在家庭裏尋找自己的空間,這時候父母要學會閉嘴。比如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和原來你給他的生活方式發生衝突了,不要那麼快就作出反應,可以用“等待的藝術”。
所謂溫柔地堅持,就是有時候對原則性的問題要堅持,但要講究方法。比如孩子早戀或者整夜泡網吧,這時候你就要溫柔地堅持,說這樣做對你是不好的。記住,是對他不好。不要強製他不出去,但隻要他出去,你就用這種方式來提醒他,這些行為對他的身體、品行和人生發展,都可能會造成很大的負麵影響。
父母們應記住,四個關鍵詞的核心是平等。
反抗期的孩子是最難“處理”的孩子,不過家長不必擔心,孩子就是在反抗中逐漸長大,完善自我意識,形成獨立人格,為將來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給孩子充分的獨立空間
孩子長大了,會渴望獨立空間,渴望伸展自己的拳腳,顯示自己的力量。這是一個生命成長的必然規律。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麼都想自己去嚐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就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了,因此,父母不必為孩子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不安,也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的強烈的叛逆行為——譬如離家出走、早戀等大動幹戈,此時,父母要適當地進行反思。因為,孩子強烈的叛逆行為是對父母強烈的控製欲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製適當變弱,那麼孩子的叛逆程度也就會自然而然的下降。
作為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孩子一定程度的叛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他充分的獨立空間,那麼孩子的叛逆心理就會減輕;相反,如果父母不尊重或者橫加幹涉,那麼後果就是孩子的叛逆心理會變得更加強烈。
青春期是每個人成長中必然經曆的時期,這一時期,父母都難以做到用一套嚴格科學的控製手法讓青春期的孩子健康成長,而應該讓他們獨立成長,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生命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並最終成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