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強迫症,孩子總是重複同樣的行為(2 / 2)

強迫觀念表現為反複回憶,反複考慮某一問題,害怕喪失自控能力等強迫思想,以至於幹擾正常學習。有些患者甚至知道自己的這些行為和想法是無任何意義的,但就是克製不住自己要去做去想。在受幹擾時,會產生焦慮情緒甚至發脾氣。這類患者的智力水平一般都正常或較高,富於幻想。

多數專家認為,精神因素是強迫症的主要誘因,患者在生活中碰到重大變故,如父母離異、親人過世等精神刺激,引起孩子內心恐慌,使孩子憂心忡忡、膽戰心驚,內心恐慌的外在表現就是一係列的強迫行為或強迫觀念。

需要對“症”治療

強迫行為本身並不可怕,但許多人對這一現象缺乏正確的認識,對強迫行為產生緊張情緒,這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不利於這一行為的糾正。當發現孩子出現強迫行為時,家長應該及時地教給孩子應對的策略。如當孩子不由自主地想去洗手,此時,可以讓孩子做深呼吸放鬆:用鼻子緩緩地吸氣,再緩緩地呼氣,同時可以在心裏默默地數“1、2、3……”這樣可以平緩孩子的緊張情緒。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當孩子出現強迫行為或者強迫觀念時,家長絕不能采取強製的措施去製止,因為家長的強製做法會加重孩子的緊張情緒。如當孩子強迫自己不停地去檢查門是否鎖好時,家長最好不要在旁邊說諸如“不要擔心”或“不用去檢查”之類的話,因為孩子的強迫行為是他所不能控製的,如果采取硬性的強製,會強化孩子內心的衝突,增加他的心理壓力。

對於孩子的強迫行為,可以采取厭惡療法,比如在孩子手腕上套上橡皮圈,一旦孩子出現不可克製的強迫現象時,就立即拉動手腕上的橡皮圈。剛開始時需要拉動的次數可能要多一些,才能抵製強迫現象。一段時間後,如果拉動橡皮圈的次數減到三五次就能抑製強迫現象,就可以去掉橡皮圈。以後隻要有強迫現象出現,就立即會想起手腕上橡皮圈所引起的疼痛,強迫現象就會逐漸地減弱。

此外,係統脫敏療法也是治療強迫行為較有效的方法。首先,列出孩子強迫行為的次數與情境,根據這些數據建立一個等級表,然後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依次進行係統脫敏訓練,不斷強化,直到強迫行為消失。例如,對有洗手強迫行為的孩子進行脫敏,首先列出最易激起孩子洗手的刺激,按難易排一個序列:手上沾一滴墨水,手上沾一大塊墨水,手上沾滿墨水。然後對洗手時間也作一個限製,洗手時間開始定在以前平均時間的120%,然後逐漸縮短時間,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脫敏,每次洗手的時間就會逐漸接近正常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