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孩子早戀有以下兩方麵的原因:
一是由於缺少家庭的關懷。父母隻知道為孩子忙著賺錢,尤其是經常出差的父母,沒有時間和孩子談心。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本來就不穩定,心裏話無處傾吐,隻有尋找同齡人溝通。男生之間誌同道合,把握不好就會陷入哥們義氣的泥坑;男生與女生之間的交流,找到共鳴後,就會有一種互相依賴崇拜的感覺,時間一長就會轉化成早戀。
二是因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同時有了自己的思維和見解。有時老師家長不能認真地聆聽,甚至以為孩子說的隻是年少輕狂的胡言亂語,采取冷漠對待或是指責,這是代溝造成的局麵。孩子沒有溝通的對象,又很想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承認,就開始在同學中尋找共鳴。這也是早戀出現的一個原因。
引導孩子正確與異性交往
早戀是現在令父母頭疼的一個問題,並且有低齡化的趨勢,不聞不問吧,總覺得會耽誤孩子的學業;過問吧,又怕逼急了,孩子離家出走、自殺,造成不好的後果。
這裏需要提醒父母的是,不要把孩子的正常交往,如相聚聊天、結伴遊玩、一塊兒看書、做作業等誤認為是早戀,從而加以指責。有些父母錯誤地認為,男女同學在一起就必定是“早戀”,因而憂心忡忡,疑神疑鬼,不讓孩子隨便出去,平時也不讓孩子與異性同學結伴回家,這樣的做法勢必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父母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在一般情況下,男女同學的接觸是很正常的,不敢接觸才是不正常的。如果發現孩子與某一異性交往過密,就應該巧妙地加以引導,讓孩子懂得,異性交往不要太集中於某一個人或一個小範圍,否則會失去與多數同學、朋友接觸的機會。
有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借鑒。
這位媽媽發現兒子早戀,她不僅沒有斥責兒子,反而比過去更加關心兒子,知道兒子喜歡語文,便鼓勵兒子去參加朗誦組,還啟發兒子寫日記,兒子的寫作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於是,兒子的習作頻頻出現在班級的牆報上。兒子開始由一對一的交往轉向了集體,常為班級做好事,而且在一次班幹部選拔中被同學們推薦當了生活委員。期末考試時,兒子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進入了年級前五名,還被評為了三好學生。學習、參加集體活動成了兒子的主要活動,當初對異性的愛慕心理也漸漸平息、淡化。
孩子的早戀往往與生活單調、沒有目標有關,因此,充實孩子的生活,幫助孩子尋找生活的意義,可以有效地轉移孩子對“早戀”的注意力。
此外,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組織一些家庭集體活動,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以便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及時教育;同時也能增強家庭對孩子的吸引力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避免孩子過多地從外界尋求關懷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