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一到重要的考試,孩子就“掉鏈子”(2 / 2)

後來,心理醫生叫來小明的父母,告訴他們,小明討厭他們這種“溺愛+成績”的教育方式,“你們不妨放手,別再盯著他的學習,隨他去,看看這樣有沒有效果。”小明的父母猶豫了很久,最終答應試一試。

中考結束後,小明和爸爸媽媽再次來到了心理谘詢室,這次,他們是來感謝心理醫生的,因為,小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市重點高中。

【心理點撥】

孩子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表達他的不滿

在上麵的案例中,小明對父母的做法有著極大的不滿,但是想到父母對自己很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於是他就極力想否認自己對爸爸媽媽的不滿,但最終,他還是表達了自己的這種不滿,大考的考試成績就是他表達不滿的方式,他想表達:“你們不是想讓我取得好成績嗎?你們最在乎這個,那我偏偏考不好。但你們別怪我啊,我努力了,肯定是你們教我的方式有問題。”

小明的這種心理很微妙,和多數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一樣,小明意識上並不知道自己有這種心理,他隻是隱隱約約地在拿到糟糕的考試成績後有一絲快感。

小明這樣的案例,是典型的被動攻擊。他從不主動對父母表達不滿,因此,他在表麵上一切都聽父母的,父母讓他好好學習,他就好好學習;父母要他明白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因此,他對父母講,他很愛他們,也理解他們的苦心。

但是,在父母最在乎的成績上,卻出了問題,而每次看到大考成績後的那絲快感,泄露了小明的秘密:在潛意識裏,他不想聽父母的話,不想考試,更不想取得好成績。

小明這樣做,刺中了作為教師的父母的軟肋,讓他們憤怒甚至感到羞恥,而這正是這個“乖孩子”潛意識深處的目的。他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父母的不滿。

適當放手,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

生活中,類似小明的案例有很多。一些有偷竊癖的孩子,他們家裏很有錢,父母給他們的錢也很充足,同時父母也很講道德,但他們就是常常忍不住去偷一些毫不起眼的財物。有的父母是醫生,而他們的孩子就偏偏得那方麵的疾病。在父母最為驕傲的地方,孩子卻出了毛病,這讓做父母的感到很羞恥,而這正是孩子在潛意識中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這些孩子,主要是因為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很高,父母把他們牢牢地控製在自己的手裏,為他們安排好了一切,要求他們“聽話”,完全按照父母所做的安排生活,不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會讓孩子感到窒息,他們其實對父母產生了深深的不滿,但是又不能用主動的方式表達出來,於是就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

要消除孩子的“無意搗蛋”行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讓他在寬鬆的環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