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孩子就像父母的小尾巴(2 / 2)

與父母形成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具有以下的特征:

人際關係中,開朗活潑,有自信和自尊,懂得愛別人,能與人“共情”,沒有暴力傾向,善良,寬容,知道自我的邊界,不對別人過度要求。

能正確解讀父母教育自己的信息,打得也罵得,孩子不會記恨父母,一般也不會讓父母太傷心。依戀不夠的孩子打不得也罵不得,因為父母這樣做會激發孩子內心深處對父母的不信任。

母子依戀關係的三種類型安全型依戀最常見的依戀類型。在母親離開時會哭鬧,在母親回來時會高興;如果母親在場,通常以母親作為認識世界的起點;如果在玩耍,會不斷地回到母親身邊尋求安慰;通常比較合作,較少生氣,會友善地對陌生人。容易形成積極的人格逃避型依戀較少見。在母親離開時很少哭泣,在母親返回時不會太高興,並設法逃避母親;如果有什麼需要,不尋求幫助,而會表現出憤怒的情緒;不在意陌生人。

矛盾型依戀較少見。在母親離開前就開始焦慮,對母親的行為很緊張,擔心母親離開;在母親離開後更加不安,而母親回來時,行為又很矛盾——既想親近母親,又拒絕母親,較少關注周圍的環境,很難安撫,對陌生人也不友好。容易形成消極的人格。

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依戀是孩子出生後最早形成的人際關係,是成人後形成的人際關係的縮影。因此,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當孩子回家,回到母親身旁需要和母親重建依戀的時候,母親最好不要做的事:

對孩子身上的某些行為、特征、習慣不滿意,忙著糾正孩子,讓孩子感覺很糟糕,沒有安全感。很長一段時間裏不要批評孩子,如果什麼事非說不可,也要這樣說:“孩子你這樣做很不錯啊,不過,媽媽還有一種方法,你想不想試試?”

急於向孩子或讓孩子表達親密感,結果遭到孩子拒絕,這樣易引發大人的挫敗和孩子的焦慮害怕。

拒絕原來曾與孩子形成依戀的人(如老人、阿姨),嫉妒孩子對那個人太好,讓孩子在客體關係發展中產生混亂的感覺。

扔掉孩子隨身攜帶的舊手帕、毛絨玩具、漫畫書,給他買更好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孩子內心平靜很重要,是一種對父母依戀的替代品,要暫時保留,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失去興趣。

父母要用一種平和、堅定、溫暖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孩子會慢慢地完全投入父母的懷抱完成兒童時期心理發展任務——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