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誰都不許動我的東西(1 / 2)

第25章誰都不許動我的東西

“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自私?我對他那麼好,可是他一點都不知道心疼我,更別說別人了……”“現在的孩子自私、冷漠,眼裏根本就沒有別人。”許多家長都發出這樣的慨歎。其實,孩子的自私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

【成長的天空】

“誰讓你先吃西瓜的?!”

這是一位母親的含淚敘述:

一個夏日的正午,天特別熱,孩子吵鬧著要吃西瓜,我趕快到菜市場去給他買。滿頭大汗地拎著西瓜回到家,剛進家門,孩子就衝我嚷嚷:“媽,你怎麼這麼久才回來啊?我都快渴死了!”我趕忙走進廚房,洗淨後切開西瓜,下意識地切了一小塊,想嚐嚐西瓜甜不甜。這時候,我突然聽見孩子尖利的嗬斥:“誰讓你先吃啊,你趕快給我吐出來!”我目瞪口呆地站著,簡直不敢相信這些話出自我一直疼愛的孩子之口,淚水頓時流了下來。孩子可能發現我哭了,接著說:“算了,這次我原諒你,下一次可不允許你這樣了啊!”他的語調是成年人式的不容分說,孩子那刀子般的話語讓我心如針紮。我沒有想到孩子會這樣對待我,也不知道他怎麼就會說出這樣的話。

【心理點撥】

孩子“自私”是自我意識的增強

不少父母和老師都把孩子的“自私”看做是一種不良的行為。但也有一些專家指出,對於一歲半左右的幼兒而言,許多所謂的“自私”行為隻是一種正常的,是認識“自我”的表現。

例如,一位媽媽抱怨道:“我的孩子有三塊餅幹,我逗他說給媽媽一塊吧!孩子分了一塊給我;父親如法炮製也得到一塊;但當奶奶再去要的時候,孩子便說,‘這塊是我的!’”媽媽有些失望,認為孩子的這種表現是“自私”的行為。

心理專家指出,在嬰幼兒時期,像最後一塊餅幹不給別人這樣的所謂“自私”的行為,其實隻是說明了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概念,並不是通常人們所理解的“自私”。

孩子的自我意識是逐漸發展起來的。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就開始懂得區分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一歲多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萌芽期。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的自我意識更加明顯,同時認知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能認識自己的衣服、玩具……開始有不讓別人碰屬於自己的東西等表現。此時,孩子的這種表現是正常的,不能在孩子麵前說他們“自私”。這一時期,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與別的小朋友一起做遊戲的機會,並鼓勵孩子在遊戲中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夥伴一起玩耍,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親身體驗與他人共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