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口吃,難以完整地講一句話(2 / 2)

孩子精神緊張,更容易口吃

口吃不僅影響孩子語言功能的發育,還會極大地損害他的心理健康,使他產生心理壓力,自尊心受挫,容易形成孤僻、退縮、羞怯、自卑的不良個性。口吃的孩子往往情緒不穩,容易激動。他們害怕在大庭廣眾下講話,害怕上課時老師提問,不願意主動與同學交往。

口吃的症狀輕重取決於講話者自身,有不少口吃者,與自己的親人,如孩子、父母、妻子等講話時不結巴。一些孩子獨自一人朗讀、背誦時不會口吃,而一旦在老師麵前背書或在課堂上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時就會張口結舌,說話困難。也有的孩子在與人開玩笑時口吃比較輕,而在開口向別人求助時口吃嚴重;有人在慷慨助人、心情愉悅時口吃輕,麵對權威、受到他人責備時口吃重;多數口吃的孩子在唱歌、低語、參加集體朗誦、合唱或自言自語時,幾乎沒有口吃現象的發生。

孩子在精神緊張時容易發生口吃,如果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口吃就會加重,像上例中李浩就是因為媽媽的過分關注和在學校裏受到同學的譏笑而加重了口吃,因而一張口說話就緊張,一緊張便口吃。

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講話氛圍

口吃主要不是器質上的問題,而是心理上的問題。所以,克服孩子的口吃,應該從心理角度入手,給孩子營造一個平靜、輕鬆、愉快的講話氣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不讓孩子模仿

模仿是口吃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讓孩子模仿電視裏或者生活中的結巴。

2父母不要指責

父母見到孩子口吃時,應持平靜、無所謂的態度,避免嚴厲的責備,不要逼孩子把話講全,也不必提醒“你又口吃了,要注意”,以免增加孩子的緊張情緒,反而更加結巴。

3慢慢地跟孩子說話

若孩子的口吃比較輕微,則不必采取任何措施,時間長了,口吃自然就會消失,若孩子的口吃現象比較嚴重,父母在同孩子講話時,應該用緩和、拖長音的語氣降低語速,孩子會逐漸模仿,用這種方式去講話,這樣口吃也會慢慢地得到緩解。

4及時給予鼓勵

當孩子的口吃有一點改進時,父母應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這可增加孩子克服口吃的信心。

5尋找病因,消除病因

孩子本來不口吃,後來變得口吃,這其中會有很多原因:也許是智力負擔過重,也許是家人當著孩子的麵爭吵、衝突,孩子受到驚嚇或是孩子的習慣受到破壞等。隻要能消除隱患,孩子的口吃一般會在幾個月後自行消失。如果原因不明,就必須去谘詢相關的專業機構,以便及早地解決問題。

這樣,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講話氛圍,孩子的緊張情緒得到舒緩,逐漸地就會改掉口吃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