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獨生女的變化可以看出,孩子的潛力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隻是父母的溺愛剝奪了他們自立的能力。譬如,孩子的學習也是他們自己的事,靠自己認真聽講、認真思考、認真複習和預習,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才能真正掌握學習本領。大人陪讀、陪寫甚至幫寫、幫計算,都是在幫倒忙,是在辛辛苦苦培養懶孩子。當然,若孩子很勤奮卻仍搞不明白 ,幫他分析一下甚至請家庭教師都可以,但必須以孩子獨立學習為前提,切忌包辦代替。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孩子克服依賴性,走向獨立的第一步!
焦慮,困擾孩子的心魔
焦慮是每個人一生都不可以回避的,孩子因為年紀小,生活中極小的一件事情,都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焦慮情緒,因此,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焦慮情緒,並且幫助他們緩解緊張和焦慮,以免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
【成長的天空】
害怕考數學的小女孩
張敏敏是一個初中女孩。在學習上,她的各科成績都較為理想,但就是怕考數學。為什麼呢?原來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試考數學時,她因為感冒頭暈,數學隻考了六十幾分。從此之後,隻要考數學,敏敏就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生怕數學考不好。因此,每當考數學的時候,她就十分緊張,盡管她一再告誡自己沉住氣靜心去答題,可一到了考場上,她就緊張得頭頂手心都有些冒汗。若是遇到一點不順利,她更是緊張,似乎耳旁有千軍萬馬一樣混亂,種種不好的考試結果讓她心驚膽戰。
每次數學卷子發下來之後,成績都還不錯。其實,小學的時候,張敏敏的數學一直名列前茅,隻因為初一的那次期中考試的失誤,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一考數學就緊張害怕。每次臨考前,爸爸媽媽、老師都告訴她不要太過緊張,要適當放鬆,但都不管用。
後來,張敏敏的爸爸帶她去看了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聽了敏敏的敘述,告訴她這是一種反射性心理異常,通常被稱為焦慮症。對於敏敏的情況,醫生建議敏敏的爸爸平時多對敏敏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比如,自己設計幾張數學試卷,星期天就讓敏敏像真正的考試那樣考一下,考試的時候,盡量模擬學校考試的各種氛圍。
後來,在老師的配合下,張敏敏班上幾個朋友一同參加了對敏敏考數學緊張的矯正訓練。一段時間之後,她終於不再害怕考數學了。
【心理點撥】
孩子的焦慮,源於挫折和打擊
焦慮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幾乎人人都有過焦慮的體驗,但是許多人認為焦慮隻是成人的“專利”,實際上,孩子也有焦慮的時候。由於孩子年齡小,遇到突然發生的挫折和打擊往往會承受不了,使幼小的心靈失去平衡,因此極易產生焦慮情緒。通常情況下,多數人的焦慮體驗是暫時的,具有一定的防禦作用,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當焦慮變得很嚴重並已逐漸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時,爸爸媽媽就要注意了。
焦慮的孩子對緊張壓力異常敏感,他們不善於通過語言及情感發泄來表達內心的焦慮情緒。有強烈焦慮體驗的孩子,對外界事物比一般孩子敏感、多慮。他們常是一些溫順、老實、守紀律的孩子,隻是缺乏自信心,他們在爸爸媽媽心中是乖孩子,受到寵愛。他們平時克製自己的能力較強,對待事物認真、負責,但是過分緊張,特別是對陌生環境、陌生事物更容易表現出焦慮反應,惶恐不安。有的孩子對學習過度緊張,害怕考試成績不好;有的到了新的學校,擔心與同學處不好關係;還有的因為自己的缺點,怕受到老師的批評,而不敢去上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