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的房子會說話
暖情
作者:妞子
【老房子越來越舊了】
那棟老房子,父母已經住了近三十年。
早些年建在城郊的平房,在當初父親上班的工廠對麵的家屬院內。很大的院子,有十幾排住房。那時候,房子還很新的,三間一戶,紅磚黛瓦,有單獨的小院。後來每一家又都在靠近院牆處蓋了三兩間平房,做廚房或儲藏間……
20世紀80年代,小城裏很少的幾棟樓,這樣的住房,也是最多見的。
我在那個小院裏出生,並在那裏長到了18歲讀了大學後離開。之後回去居住的時間,也就變得越來越少了。
也是那些年,小城發生了許多變化,樓房越來越多,但是城市的發展卻是朝了另外的方向,我們家老房子的那個地段,始終沒有太大改變。老房子越來越舊了,雖然中間翻修過幾次,房頂也更換了新的,但光陰還是在牆壁和地麵等地方留下了深深痕跡——曾經光潔的牆壁早已變得斑駁,角落處的牆皮一塊塊脫落。原本平坦的水泥地麵,也有了幾處坑坑窪窪。
大院的環境也不好了,因為無人管理,垃圾很長時間才有人過來清理一次。工廠已經搬遷,隨著搬離的是一些年輕人,哥哥也在結婚後搬到了城裏的繁華地段,留下來的,都是父母這般年紀的老一輩人。
記得大二那年的暑假,雨水特別多,接連幾天的大雨,家裏的房子開始漏雨了,好幾處,幾乎用了家裏所有的盆子來接。父母那間臥室更是潮濕不堪,地麵上滲出了水,衣櫃裏的衣服發了黴……
隨後幾年,要不要給父母買房子就成了一家人團聚時我們兄妹二人餐桌上的話題。
【對我們,父母總是舍得的】
已經到了新一個世紀,城裏的商品房越建越多也越來越貴,父母都是工薪階層,但父親退休前因為有技術可以攬點兒外活,那些年收入還不錯。記得小時候,我們兄妹是那個大院裏相對富有的孩子,有零食,有錢買書看,過年還總有新衣。讀中學時,剛流行那種彩色變速車,我想要,父親便拿了一個月的工資為我買了一輛。哥哥結婚時,父親租了城裏最好的車……我讀到大二,父親退休了,收入少了很多,但對我們,父母總是舍得的,大手大腳地花,所以這些年,家裏基本沒有什麼積蓄。我知道如果要買新房子,隻能是我們兄妹來集資。
但每次,話題剛開個頭就會被父母打住,母親說年紀大了,喜歡清淨,不想到城裏去,人多車多的,亂。而父親的態度更堅決,住了大半輩子平房,習慣了,不想住樓,樓房就跟籠子似的,住著憋屈……再說,真住樓房,我的狗我的小鳥我一院子的花怎麼辦?不去不去……頭搖得像撥浪鼓。
倒也是,母親一向喜清淨,這些年,空閑時收拾收拾家務,聽聽京劇。連門都不串。而父親更是喜歡平房的,不大不小的院子,算是讓他有了用武之地,早些年種下的石榴和葡萄,收獲季節裏碩果累累;靠近東牆邊,他開辟了個小花園,裏麵各種花草,一年四季總有一些在盛開。葡萄架下掛著他的畫眉和八哥,還養了兩隻狗狗,一黑一白,家裏很熱鬧……他們,是真的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環境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應該給他們買新房子,一是老房子越來越舊,二是他們年紀越來越大,買東西要騎自行車走很遠,不方便。
但即使這樣的理由,也是被父母斷然拒絕的。
隨後,嫂子單位分了房子要集資,而我大學畢業留在了西安,每年在家待的日子屈指可數,給父母買房子的事,也就暫時擱下來不再提了。
這樣一擱,那棟老房子,他們又住了五六年。
【房子比股票牢靠】
去年冬天,我意外獲得一筆略豐厚的收入,打算做點兒投資,有同事出主意,不如回你們老家買套房子,小城市裏的房子便宜,雖然升值慢,但是穩當、保險……
想想,同事的話有道理,小城最好地段的房子,也不過三千多一平方米,我的積蓄投資一套兩居室的也夠了,而且,心裏還是想讓父母搬出那套舊房子。半年前父親腰椎出了點問題,過一段就要去醫院,老房子離醫院實在不算近。
過年回去,把打算告訴父母,並且拿出存折給他們看,證明我說的是真話。然後我說,你們要不同意,我就去買股票做投資。
如此,他們反倒沒有理由反對了,沉吟好半天,父親說,你實在想買就買吧,反正房子比股票牢靠。
我偷笑。便開始和哥哥到處看房子,最後我們選中了新城區靠近護城河的一個環境幽雅的小區,離哥哥家很近,挑了套80多平方米的,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