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櫃子,滅物欲
腔調
作者:蘭若水
我從現在開始每周都抽一天時間整理某個櫃子:衣櫃,冰箱,或者家裏各種雜物櫃。不是我忽然間變得勤快了,而是找到了一個澆滅自己購物欲望的好辦法。沒錯,不是降低,而是澆滅。
這種感受是從去年開始有的。那一陣有朋友介紹了一家我非常喜歡的棉麻服裝公司處理店,那店以一種低到你不相信的價錢賣他們略微有點瑕疵的衣服,當然,這種瑕疵我們一般人看不出。然後我就瘋狂了一陣,瘋狂的樣子是一次買一紙箱,二三十件這樣子。那店裏每兩周會出一次新貨,然後,我會再去買一箱或半箱。
瘋狂了幾次後,我終於想起來臭美一下,於是,打開堆在床底下的箱子,開始一件件衣服來試了,各種搭配下,倒是美滋滋的。但是,美過後問題很快來了,我發現了諸多問題,第一,我再沒地方放我的新衣服了,隻能是繼續堆在床底。第二,我買的衣服,風格與以前九成新的衣服很類似,甚至顏色都一樣,完全沒必要再買。第三,我吃驚地發現,我某些衣服買回來一次也沒穿出去過,而且這類衣服不少。
五顏六色的衣服堆在床上,幾隻醜陋的紙箱堆在床邊的地上,我幾乎崩潰:這麼多衣服,我該拿它們怎麼辦?
麵對著滿床的亂衣服,終於忍不住,胡亂卷進箱子。從此,那處理店的店員再怎麼給我發微信,我都置之不理,無他,實在是太多了呀。似我這等不需要赴高檔宴會,不需要靠漂亮衣服來提高自信心的人,實在不需要這麼多衣服。
後來有一天,一位朋友說要送衣服給我,我幾乎跳了起來,對她說:“謝謝,可不可以送我錢,我的衣服真多到我怕了。”
她愣了,然後道:“其實,我就是因為太多,所以想送你!”“多謝多謝,請你留著吧,千萬不要來害我!”
後來有一天,我在淘寶上逛來逛去,手有點欠,正打算點擊購買時,恰逢老公去衣櫃找衣服,一打開門,一堆衣服擠出門來,他大吼一聲。
我一陣風地跑進臥室,看著地板上及衣櫃正流出的衣服,前幾天試衣服收衣服的崩潰記憶蜂擁而至——崩潰的感覺再次將我擊倒,淘寶上的衣服當然不會買了。如此反複靈驗了幾次,我福至心靈,每周都抽一天出來,整理那些不太整理的各種櫃。
竟然收獲巨大。
整理冰箱,可以一周甚至兩周不買肉菜;整理零食櫃,可以半年不買零食;整理幹貨櫃,一年不添新幹貨,連那天清理沙發,居然在背後找到一包牛肉幹……清理茶葉櫃,那架勢,三五年不買茶葉都成了,當然,三五年的茶葉就陳了。
還有各種瓷杯,碗碟,藥品,紅酒,紙品,運動器材,牙刷,牙膏,肥皂……甚至是無紡布的購物袋,都整理出N多數量,最出奇的是,我居然買了一打的洗衣機清洗液,還沒開過箱。而現在開著包的,也是一年的量。
我默默地看著這整理出來的許多東西,甚是無語。傑克·倫敦的名篇《熱愛生命》裏的主人公,因為在走過雪原的過程中餓得奄奄一息,被一條科考船救了後,每天都去廚房裏偷拿硬麵包,鋪滿了整個褥子……
我們這一代人,都從物質匱乏時代而來,對物質都有一種本能地儲備的習慣,且多多益善。本質上與傑克·倫敦筆下的主人公是一樣的。
據說,因為絕大多數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曆史,一直是吃不飽的曆史,所以中國人的身體,本能地會存儲多一些脂肪。也就是說,同樣的體重,中國人的身體,比歐美人多一些脂肪。就是身體為了應付饑荒之年的準備。
隻是,時代變了,我們的身與心都需要改變。但改變何其難,我找到的辦法就是這個,有事沒事去整理家裏各種櫃子,經常看到滿當當的東西,你會滿足,甚至會滿足到崩潰。
於是,購買欲便被澆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