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員姑娘踮起腳朝玻璃門內張望了好幾次,最後忍不住問我:“那是誰啊?”“演員王學圻。”“哦,對!看著特別眼熟,就是想不起來名字。”
也難怪,玻璃門內等待封麵拍攝的王學圻在和自己工作室的同事聊天,卻是神情莊重、腰背挺直,在隨後的拍攝中他也始終如此,一招一式都像是在戲裏,或許服務員姑娘從他身上看到了《梅蘭芳》中的十三燕。
玻璃門開,王學圻腳步帶風地走出來,修身西裝各處妥帖,之前見過他的人驚呼“王老師瘦了好多”,副主編陳博也向他請教瘦身塑形經驗。特寫鏡頭裏,襯衣領口露出的頸脖間皮膚已見鬆弛,麵容卻一臉平滑,唯有幾道抬頭紋留作69歲的腳注。
拍攝場地是北京景山旁一座古寺裏的餐廳,當時室外溫度零下四度,身穿薄呢西服的王學圻從院子中央麵朝鏡頭走了兩遍,攝影師豎起拇指喊:“片子有了!”一群人歡呼著從冷空氣中回屋,前後不過5分鍾。他對攝影師的要求理解得異常準確,一舉手一抬足的高低都剛剛好,類似京劇大師的那種把握與講究。於是整場拍攝省去了嚐試與反複,5處場景在兩小時內全部拍完。
有一個暴露年齡的細節是,他在拍攝間隙會咳嗽幾聲。我很想問:在劇組拍戲或候場時,您想咳嗽了怎麼辦?當然沒有問出口,王學圻的周身散發出一種由克製與保留組成的分寸感,即使和攝影師聊天、慶祝拍完收工,他的話音和笑容也有上限,容不得人輕易玩笑近身。
聽說他在采訪中談了很多之前不曾提及的過往,不知道有沒有說起15歲當兵時山溝溝裏長滿艾草的濕漉漉的小路和清早站崗對麵滿山鵝黃深紅的樹,以及40年婚姻的終結與小孫子是否淘氣。我還好奇,對31歲才開始演戲的他來說,在30多歲出演80歲老頭和60多歲與80後青年演員扮情侶,哪一個更難?
拍最後一張照片時,王學圻越來越放鬆,他的宣傳姑娘是個80後,在一旁擔心他露出“逗逼真麵目”。可我們隻看到攝影助理幫他撕掉臉上的創可貼時,他裝作疼的樣子噝噝吸氣,女孩果然當真了,他立刻笑了。
回家的路上,地鐵電視播放著《姥爺的抗戰》預告片,我再次看到了王學圻,下午見到的真人在熒幕裏才真正活過來了。大概白天見的那位是一隻容器,放空到幾乎沒有自我與個性,好在戲裏容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