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市明的左眼腫成了一個紫色的饅頭,隻剩下一條線。

“視線很模糊。但我們打拳靠感覺,閉著眼睛都可以打。”

鄒市明和泰國人擠在拳台一角,頂著頭,抱作一團。幾分鍾後,裁判把他們分開,舉起了鄒市明的右手,宣布他以點數獲勝。粉絲和記者一擁而上,他腫著臉,流著血,笑了,對鏡頭喊了一句夾生的英語:“Baby,thankyou。”

還不到揚眉吐氣的時刻,但這場比賽過後,鄒市明總算可以發泄一下了。整整17個月過去了,他的職業化努力始終沒有得到業界的徹底認可。就在他剛剛比賽的時候,一群職業拳擊的教練、體能師和經紀人就聚在會場外頭聊天,說了很多他的風涼話,幾乎把這位前奧運冠軍說成了一個笑柄。

質疑很多,鄒市明盡量不提,但他不能不思考。他的肌肉和頭腦用來打了16年業餘拳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習慣。往常,他在拳台上就像蝴蝶一樣飛舞,蜜蜂一樣蜇人,以靈活的步伐、速度和準確性著稱。這種打法,猶如海盜,一旦擊中,立刻跳開,對方若擊中,則立刻還擊。海盜打法能夠幫助他在以計算點數判勝負的奧運賽場長驅直入,卻無法保證他在職業拳壇贏得比賽和尊敬。職業拳擊是商業比賽,需要討好觀眾,評判的標準不是點數,而是輕重、力度、持久性,是看誰把誰打出血,看誰把誰擊倒在台上,再也爬不起來,然後扔出一條白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