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創新思維的力量,創新思維造就人的創造力,它不受常規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全新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創新思維是相對於傳統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所有人都有的。而創造力的獲得,即創新思維的獲得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從探索世界的奧秘開始並伴隨一生。
孩子拿剪刀,將桌布剪出了小洞;用口紅在牆上塗滿了紅手印。此時,你是痛斥還是鼓勵?破桌布可以換,塗汙的牆可以刷,但孩子的探索力抑製了,就無法彌補了!
探索力是孩子智慧的源泉,也是促進潛能發展的原動力,是將來孩子卓越發展的基礎。探索力可以使“死”的知識變成有用,也可以使孩子更聰明。智力受先天的影響較大,而探索力可借後天的訓練加以激發。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探索能力強,那孩子的探索能力與什麼有關呢?
第一,與孩子性別有關。
我們發現男孩在探索力方麵明顯優於女孩,這是因為男孩較喜歡玩折卸、拚裝和重建玩具,這些玩具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引發孩子積極思考,觸發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性格來看,男孩子活潑好問,敢想、敢做,他們對新事物更敏感,這種特點更有利幼兒產生探索行為。
第二,與父母態度有關。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自身在探索行為上的示範,如: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新事物的興趣,不斷探求進取的勇氣,靈活思維的品質,獨立創新的意識,堅韌不拔的毅力等等,對孩子的探索力具有較大的幫助。而一些思想閉塞、眼光狹小、死板守舊、被動平庸的父母,不但自己沒有探索的意識,創造的表現,由於為人之父母,也阻礙了子女探索力的發展。
另外,孩子每天向父母展現了無限的好奇與求知。父母如能容忍孩子幼稚的表現,對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稚氣不笑話,不譏諷,偶爾表現出一些“返老還童”的幼稚行為,不禁止孩子發展其自己的世界,為孩子創設完整、自由、獨立、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就更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探索精神看作是在搗蛋,是在頑皮,這就扼殺了孩子的探索動機、好奇心的開始,也是將世界向兒童關閉的第一步。
第三,與家庭收人有關。
經濟收入比較高的家長,能注意經常陪孩子一起遊戲或外出遊玩,發現有拆卸玩具、損壞玩具的現象時,家長通常比較寬容和諒解。此外,還會經常有意識地為孩子創設一定的環境和機會,並能運用鼓勵和支持的方式,使孩子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進行探索活動,這樣促進其探索力的發展。而收入較低的家長,他們為孩子提供材料、創設環境的機會就較少,無形間就影響了孩子探索力的發展。
第四,與家庭氛圍有關。
家庭氛圍主要就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係與交往情緒。父母及家庭成員的一切言行所形成的情緒與氛圍將使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庭氛圍很融洽的家長樂意聽取孩子的意見,接受他們的觀念,孩子在這種寬鬆、和諧、融洽的氛圍中,能主動支配自己的行動,表現為有主見,敢於嚐試新事物等。家長本身的探索行為顯得尤為突出,孩子從小受到家長的正麵影響,主動探索行為較強。相反,家庭氛圍不融洽的家庭,其家庭成員之間因缺乏一定的修養,會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吵,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麵,家庭不同成員常有分歧,以致造成孩子行為上的盲目性,遇事缺少主見,這些因素影響和製約了孩子探索力的發展。
第五,與孩子獨立空間有關。
有獨立使用房間的孩子,他們的探索力明顯高於其他孩子。因為目前,雖然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家庭物質條件不斷改善。但是,家長缺乏給孩子自由活動的小天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阻礙了孩子探索力的發展。而擁有屬於自己活動小天地的孩子,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玩具和學習材料,不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成功的體驗,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孩子智力和探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