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認識愛和善意一定要做的事(2)(1 / 3)

先決定什麼機構的宗旨值得自己關心,並決定自己必須付出多少時間——即使一個月隻有一個小時也無所謂——然後就捐出這個時間,除了付出所得的欣慰感之外,別期待任何的金錢回報。

當誌願者,就等於付出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時間。你在向自己,向你的團體宣示你看重這種分享。此外,這樣做還可以加強你與社會的聯係。覺得歸屬於一個比自己或家庭更大的團體,是一種深深滿足的感覺。

就許多方麵而言,付出時間就是回報我們每天都收到,但我們大都視為理所當然的禮物——生命。若要表示我們是一個大團體的一部分,要表示我們彼此大都有共通處,付出時間隻是一種極微不足道的方式。

但是,當你付出時間做誌願者時,就表示你肯定那種歸屬感。

奧運會的工作吸引著精力旺盛的開拓者,更召喚著那些崇尚奧林匹克運動而願為之獻身的人。事實上,洛杉磯奧運會最輝煌的勝利之一就是廣大誌願服務人員的加盟。眾多傳媒的評論指出:“組委會的誌願人員政策,不但為組委會節省了數百萬美元,而且它促進了人們對奧運會的了解,激發起美國人的奧運激情。”

一些雇傭職員起初對誌願服務計劃冷嘲熱諷,但後來卻講了許多動人的故事:一位生活在貝艾爾富人區的女士想成為誌願司機,後來為法國代表團開車。一次正巧有人在貝艾爾宴請法國代表團,當客人下車後對她說:“你能在這兒等著嗎?我們大概需要2小時。”她說:“我回家一趟你們會介意嗎?”客人說:“噢,那太遠了!”她回答:“不,我家就在隔壁。”客人看著她的家,才意識到她居住的房子比宴請他們的主人的住房還要富麗豪華。

一位在排球賽館門口收票的人是從得克薩斯州來的石油大亨,一個億萬富翁,他之所以這樣做是想成為奧運會的一分子。當然,並非所有的誌願人員都是巨富,其中不僅有許多退休職工和學生,還有為數不少的退役軍人。

誌願者為奧運會默默奉獻,而奧運會也成為年輕誌願者們鍛煉自己、融人社會的好機會。利勒哈默爾冬奧會一共招募了9100名誌願者,組委會有意讓來自挪威各地、有著不同職業背景的人生活、工作在一起,並鼓勵他們與世界各地的運動員、記者和遊客交流,這樣所有的誌願者都可以呆在這樣一個非常獨特的社會環境中,通過擴大他們的交際網絡,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處世能力。

作為誌願者,奧運會所有誌願人員的工作都是無償的。他們所能獲得的就是免費的工作餐、工作製服、上下班的公共交通以及培訓的機會,每屆奧運會組委會都會通過頒發證書、獎章、獎狀等形式對誌願者的工作予以表彰。事實上,這已經足以讓誌願者感到十分的光榮了。

洛杉磯奧運會結束後,組委會曾發給工作出色的誌願者每人700美元獎金,頒獎比例大約為誌願人員總數的10%。許多誌願人員接到獎金後,立即又退還給組委會,並說他們感到“這是一種侮辱”。誌願人員的情操一直都是令人感動的。人活在世上不能隻想自己,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對社會是負有責任的。中央財經大學紅十字會會長朱桂錦說:“我喜歡當誌願者,我熱愛這份事業,和孩子們打交道心裏很舒服,你可以無所顧忌地和他們交談,這是任何物質上的東西無法給予的,他們值得我們用心去交流和幫助。我想,互助不在於獲取物質,而在於發自內心的愛與關懷。這是一種心靈上的淨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的靈魂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升華。”

青春需要在風雨中磨煉,生命需要在奉獻中升華。誌願者用不同於別人的方式實現著自身的價值,使人從中懂得了責任的含義,理解了奉獻的意義。因為看到幸福,因為心中有愛,誌願者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出青春絢麗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