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我為什麼要學習?——讓孩子知道他為什麼要學習(1 / 2)

我為什麼要學習?為誰學習?——讓孩子明白學習的動機

動機就是推動人從事某種活動,並朝一個方向前進的內部動力。而對於學生來說,擁有一個怎樣的學習動機是他優先要考慮的。為什麼要學?為了誰而學?學來的東西有什麼用處?當孩子成為學生之後,他會考慮這樣的問題。當他的學習任務變重的時候,他更會格外想知道“為什麼要學”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如果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動機,那麼他的學習也就不會感覺到枯燥,這也有助於減輕他的學習負擔,增添學習時的快樂感。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玩,可單純的玩是不能讓人得到成長的。孩子需要學習,通過學習將能獲得成長所必需的知識,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

好容易盼到放暑假,上5年級的小川和幾個小夥伴相約一起去遊樂園玩。但正當大家玩得高興的時候,小川卻像忽然想起了什麼似的,猛地大喊了一聲:“糟糕!”夥伴們也緊張了一下,忙問他怎麼了。小川哭喪著臉對大家說:“我要趕緊回家!我竟然忘了看時間,今天的功課我還沒做呢!”

夥伴們紛紛說:“現在可是放假啊!你學糊塗了嗎?這會兒哪裏還有功課要做啊?”

小川卻搖了搖頭,垂頭喪氣地說:“是我老媽給我留的作業。要是她知道我今天的作業還沒做,這頓罵我是免不了的。如果她再告訴了爸爸,我會死得更慘。”

小川無奈地向大家道了別,飛快地向家跑去……

不得不說,小川已經背上了沉重的學習負擔。將來無論他走到哪裏、做什麼,學習這座大山都會如影隨形。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這份負擔還來自於他的父母。也就是說,小川的學習目的竟然是為了不被媽媽罵、不被爸爸打,他已經完全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了。

所以,讓孩子知道他學習的真正原因和目的非常重要。那麼,父母該如何做呢?

▲引導孩子多觀察、多思考

還是那句話,如果隻是單純地“傻”玩,孩子永遠不知道還有知識需要掌握。父母要在孩子玩的過程中多加以引導,讓他明白玩中也可以學習。在玩的時候,父母可以讓他多觀察玩的環境、玩的對象,使他的大腦轉動起來,多思考一些問題。

舉一個最簡單的小例子。玩沙子的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沙子為什麼是流動的?怎樣才能讓沙子固定住?沙子為什麼閃閃發亮?除了黃色外,沙子還有別的顏色嗎?這一係列的問題將能引導孩子自覺地去尋找答案,這個解惑的過程就是學習。通過這一過程,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而一個人如果擁有了很多知識,那麼他也會越玩越有興趣,因為能不斷探索的人生才是有趣的人生。

▲讓孩子明白興趣與學習的關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他做多久都願意。父母要幫助孩子開闊眼界,讓他多看到新鮮事物,以此來激發起他對學習的興趣與好奇心,使他能自覺地去探索與學習。學習又能幫助孩子發掘更多的問題,進行更多的探索,使興趣得到最大的發揮。

比如,小學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歡聽故事,父母可以將一些學習的內容穿插到故事中,讓他對學習產生向往。帶著興趣與好奇去學習,孩子就會學而不厭;隻有不斷學習,興趣才不會減退,知識才能越學越多。

▲幫孩子製定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