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真感情,好文章——告訴孩子,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實感(1 / 2)

學校的作文題目都很常見,如《我的老師》、《第一次……》、《我家的小貓》、《過……節的經曆》、《一次春遊》等。由於題目常見,所以作文寫作也形成了套路。孩子很容易隨便寫寫,敷衍了事。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像是一個模具裏刻出來的,毫無真情實感可言。

老師布置了作文,題目是《第一次做飯》。結果,班上一共24個學生,居然有14個都是以“做飯讓自己手忙腳亂”為主題寫的;其中有6個學生寫到了“媽媽做家務很辛苦,要幫助媽媽幹活”;還有幾個學生寫的是“自己摸索技巧,將菜做好”……其實,主題相似也就罷了,但是學生們寫得概括籠統,連句子都差不多。這樣一來,不同人的作文根本看不出區別了。

另一種讓老師十分頭疼的情況是毫無意義的抒情,如“啊,多麼美麗的彩虹啊!”“這真是一個迷人的秋日!”“我家的小貓是多麼漂亮啊!我真是太喜歡它了!”

老師也很奇怪,自己多次對學生強調寫作文要有真情實感,為什麼他們寫出的作文還是這樣呢?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屢教不改”的情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所以隻能按照套路來了。那麼,要想讓孩子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讓孩子寫每天都會重複的事情

不要說正式的作文,很多孩子在寫日記時就開始抱怨了:“沒什麼好寫的,都是小事啊,又沒什麼特別的地方……”生活是平淡的,但是這種平淡中也蘊含著各種情感,即使是上學、放學這種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其實也有它的特別之處。

爸爸為了訓練肖鋒寫作文,讓他寫每天放學時的經曆。一開始,肖鋒寫出來就是流水賬:今天幾點放學、跟××一起回家、路上逛了什麼地方,買了什麼零食……

這樣寫了幾天後,肖鋒受不了了:“爸爸,這也太沒勁了吧!”爸爸說道:“我覺得你挺喜歡和同學在路上消磨時間的,那麼就是說,放學到回家的這個過程很愉快,但是寫出來卻這麼乏味,你不覺得奇怪嗎?”

肖鋒想了想,終於明白了:“我喜歡和同學在路上聊天,可是在日記中卻沒有寫出來。”於是,他在日記中加入了聊天的段落,果然很有趣,有的時候他寫著寫著,自己都忍不住笑出來了。

和達·芬奇畫雞蛋的道理一樣,雖然每天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孩子是“上學放學”,我們是“上班下班”,但是每一天又是十分不同的。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學會觀察,將這些不同點好好把握住,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來。不然就會像肖鋒一樣,雖然生活過得很開心,但是作文卻乏味到千篇一律。

▲教孩子將感受融入敘述

“這真是一個迷人的秋日!”類似這樣的感歎句是最讓老師頭疼的。不是孩子寫得不對,而是這種抒情太套路化了,很難表現出孩子的真實感受。解決這種問題的方式就是將感受融入到敘事和寫景當中,從側麵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做到讓讀者“感同身受”。

比如,寫秋日迷人可以從寫景入手,金黃色的稻浪、晴朗少雲的天空、涼爽的天氣……用帶有感情的語言將這些景色寫出來,孩子筆下的秋日便很“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