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是誰辜負了誰的深情(1 / 1)

言情

“再見,再見的一切,一切再見……”張翰這條貌似灑脫的微博,似有刻意的不舍和幽怨。在鄭爽單方麵發布分手消息之後,張翰對外卻是雪中認定她的表白,和這個笑中帶淚的“再見”微博。

鄭爽主動承擔了分手中的那個辜負者角色,她說,分手是因為在這段感情裏愛得太自卑。但也有網友評論,要有多自卑才會自卑得要分手?

一邊是男方癡情表白,一邊是女方說自己太自卑,兩邊結合起來看倒變得很諷刺,像是女方早已看穿了男方的這種深情姿態,“你太好男人了啦,我自卑,配不上。”

相比柯震東和蕭亞軒分手後,疑似用微博小號陳述女方種種罪狀,雖然有失風度,但至少比張翰的這些偶像劇式反應,更有生活氣息,更有人性邏輯。

在分手時,深情的一方總會在人格和心理上占據優勢,你隻負責深情和煽情,那麼好像錯的永遠是那個提出分手的人,再退一步,就算失了情人,但終會贏得輿論,深情可足以掩蓋你所有的不妥荒唐。

男人們有表演深情的天性,或者說,這種天性容易被縱容、善待,所以,深情總是百試不爽,力挽狂瀾。麥當娜執導過一部純新女性視角的電影《傾國之戀》,取材著名的溫莎之戀。

國王為她退位,辛普森夫人似乎應該是這個世上最幸福的女人。但在電影結尾,她在給姑媽的一堆家書中道出這份耀眼婚姻的真相:“因為他為我付出了太多,即使連幾句抱怨都覺得慚愧。”

你無法想象,活在本世紀最偉大的愛情故事中,有多麼艱難。而現在,我還要與他生死相許,不能離棄,無處可逃。寫出這些信的女人,或許正陷入梭羅所說的平靜的絕望。

當深情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放大,被認可,深情往往就會成為一種惡勢力。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個中高手,他換過無數的女友,每一次都是他始亂終棄,但每一次又把自己搞得像是被拋棄了的無辜者,偶爾再玩點自虐的把戲,輿論就會站在他這一邊,若是女人一心軟,他就這樣一次次地扭轉頹勢。

直到後來遇到一個見過世麵的女人,分手之後,當機立斷就把他拉入黑名單,不接受任何人的調解。她說:“你以為他是在為你喝醉,不過是他在向某人展示傷口,要一點安慰。”

所以,像鄭爽這樣決然地從男人的深情裏抽身,也許隻是,她看穿了所謂深情,隻是一場掩人耳目的表演。

李宗盛在寫《給自己的歌》時,已經過了五十歲,這個年齡的男人去寫愛情,才會有“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思念是緊跟著的好不了的咳”、“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女人香”這樣毫不留情,手起刀落的歌詞。

或許所有分手的男女,不是誰辜負了誰的深情,而是一次次痛定思痛後的看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