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明教法王(上)(1 / 2)

道士過了許久,才開言打破沉寂:“那時飛來峰上也沒半點聲響,就如方才一般。良久良久,君先生道:‘君某以私徇公,犯天下之怒,從此退出江湖,不再涉足世事。諸位賢達自行珍重。’其實群豪中有不少人先前以為他與李瑛串通一氣,一人在明麵上籠絡各大正派,一人則在暗麵殺伐決斷。那時各生自保之心,隻待一人發喊,便即拔足下山逃命去。誰想君先生這時又宣布退出武林,眾人更是不解其意。”

白炎道:“這位君先生行事出人意表,倒是真見識了。但他想這樣退出武林,難道真能善了?”

道士搖了搖頭,道:“君先生說完這話,隻見他舉起右手,那長袖跟著一掠。電光火石之間,君、李二人之間的棋盤石板上被擊開一道細長的劃痕。君先生輕聲長歎道:‘道不同不相為謀,還望你日後好自為之。今日你我就天下英雄麵前劃地絕交,也希望你我今後不再有相逢之日。’群豪這才省得,君先生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講究得是那份昔日情義。”

白炎道:“君先生這事做的卻不對,他雖然重情重義,但以私廢公的事,怎麼做得?”

道士怫然道:“那貴莊白莊主若是犯了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兄弟你也肯率領全莊兒郎,將他圍攻至死麼?”白炎見他神色間對君霽雲極是崇拜,這時忽然翻臉,倒真吃了一記悶氣,隻好不語。其實君霽雲就是因為這事後世也爭議不休,不止白炎一人說過這樣的話了。

道士見他低頭不語,也頗感歉仄。但他哪會安慰別人,隻好收起冷峻神色,接著說道:“李瑛一世狂傲,此時竟也頷首道:‘君兄高義,李某領教了。隻是你們今日若要真的想取我性命,也未必那麼容易。本來冷光門、仙巫洞、唐門三派早已聚集飛來峰下,等我一聲號令便即上前!若無君兄這一句大仁大義的話,隻怕如今峰上群豪,明日盡成枯骨。’我聽了這話,額前真是冷汗直冒:多虧君先生這一番話打動李瑛,否則這飛來峰上的勝負還未可知。李瑛又道:‘微資無以奉贈,就以此槍為記。’說著右手一揮,那杆大槍‘呼’地望君先生掃去。君先生也隻一揮手,隻見長袖翻飛,那長槍竟爾自中齊齊折斷!李瑛驚道:‘君兄何故如此?’”

“君先生衣衫微微顫動,顯然心內已起一番波瀾。過了一會兒,他才說道:‘你我既已絕交,正邪有別。李瑛,你作惡多端,江湖上人人得而誅之。君某敬你言出必信,才與你周旋至今,否則早已揚袖下山而去了。你將兵刃贈我,豈不是有意要再起刀兵麼?’李瑛歎息道:‘可惜我這杆神槍斷折於此。也罷,你既不肯承我的情,那我倆也不必再多說什麼。李某這便去了!’說著勉強站起身來,一瘸一拐,走下山去。群豪都接了金字大令,沒人上前阻攔。那一年是天寶二年七月一日。”

道士說完了這番話,又盡了一壇好酒,道:“後來君先生與我提起此事,他說那一次雖然縱走了李瑛,但他那一掌用上了‘天地盈虛功’的神功,已將李瑛經脈易位。而後八大掌門一齊邀擊,將他打成重傷。就算他當時不給人追殺至死,二十年內也絕無複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