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俗話說得好:“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可事實上又有多少人能這樣做?很多父母說,生活節奏那麼緊張,哪有時間做早餐,於是空著肚子就上班了,稍微愛惜自己一點的,在路邊對付著吃一口,這種沒有時間做早餐的觀念也被當成了給孩子零花錢的理由。讓孩子跟隨自己一樣吃快餐,殊不知,事是省了,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埋下了隱患。
在此,我們援引營養學家的觀點,向繁忙的父母們呼籲:為您自己的身體健康,為孩子健康著想,請牢記專家的說法:“早餐攝入的營養量占全天營養量攝入的30%~35%。經過一夜睡眠,人的身體有十多個小時一直在消耗能量卻沒有進食,人體需要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來重新補充、儲藏能量。長期不吃或不科學地吃早餐,對身體健康有嚴重的危害。”
小林最近不知怎麼總叫著頭暈,媽媽因為工作忙,對此也沒太在意,還以為是孩子學習太累了,隻要歇歇就好了,所以也沒太重視這件事。直到有一天小林在回家的路上暈倒把頭碰傷,去醫院檢查時,醫生的一席話才讓媽媽明白真相,原來孩子是由於長時間早餐吃不好導致的貧血。這讓小林的媽媽想起了自己平時,因為工作忙,因此老給孩子買點心當早餐,認為隻要吃飽就行,卻從來沒注意過營養問題。
由此可見,孩子的早餐除了要吃飽,還要注意營養。隻有有營養的早餐,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1.早起一杯牛奶。對於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來說,喝牛奶要“早一杯,晚一杯”,這樣才是最為理想的。早上喝牛奶可以獲得其中的蛋白質、維生素和水分,但要注意不能空腹喝牛奶。
2.早起喝一杯溫開水。對於家境不是太寬鬆的人家來說,如果沒有條件給孩子早上一杯奶,那麼可以用豆漿、豆奶來代替,如果連這也沒有,那麼請讓你的孩子早上起床後喝杯溫開水。因為溫開水最容易為人體吸收,可以潤內髒,促進廢物排泄,防止便秘和結石的發生,使孩子感覺神清氣爽,還能增加食欲。
3.注意脂肪和蛋白質的配比。早餐不能隻吃澱粉類食物,因為澱粉類食物很容易消化,孩子過兩三個小時就會感覺到饑餓,也就是上午10點左右的時候胃裏就空了。孩子在饑餓狀態下,對大腦的能量供應就會出現不足,進而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早餐宜吃一些含有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雞蛋、肉類、豆製品等。有些家長有給孩子早晨喝粥的習慣,你可以在粥中加些豆子、花生仁、薏米、紅棗等,既能補充蛋白質,又能補充礦物質,再配上一點小菜就可成為非常經濟而營養豐富的早餐了。
4.早餐最好適當地吃些水果或蔬菜。早上可以吃些含豐富維生素C的蔬菜或水果,如橘子、草莓、番茄等。蔬菜、水果裏麵的維生素C和有機酸會讓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如果早餐吃湯麵的話,可在湯裏加點綠葉菜。若實在沒有水果和蔬菜,也可以吃一片果味維生素C,但切忌以此代替蔬菜、水果。
5.早餐不宜給孩子吃得過分油膩,應以清淡為主。孩子如果早晨吃得太膩,就會給腸胃增加過重的負擔,使血液長時間集中在胃部,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這樣孩子在早上的學習就不能集中精力。所以,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體質,適當安排溫熱、清淡、可口的早餐。
早餐不宜給孩子吃過多的酸性食品,這樣容易導致孩子血液偏酸性,使血液色澤加深、黏度增大,還會出現缺鈣症,容易患皮膚病、疲勞倦怠、胃酸過多、便秘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