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僻的孩子常常會在心理傾向與行為方式上,不自覺地將自己同周圍的環境疏遠開來,並盡力躲避與外界的聯係,盡量減少或避免與他人交往,這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性格孤僻的孩子會因長期缺乏友情,而在思想感情方麵會產生疾病。
貞貞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性格很孤僻,不合群。她常常喜歡獨自待在家裏一個人玩;有時想出去玩時都要求媽媽陪著她一起出去;班上開展集體活動時她總是自己一個人躲得遠遠的;平時大人問她話時,她總是絞著手指不出聲。
貞貞是有些孤僻和不合群。這種性格並非天生的,從客觀上講,可能是獨生子女與周圍同齡人交流機會少,久而久之使她存在了某些社交心理障礙;從主觀上分析,貞貞可能存在自大或自卑心理,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以致她與同學之間在心理上產生了隔閡。
性格孤僻的孩子,會對身邊的人產生一種不信任感。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而任其發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父母應該對孩子多一份愛意,不要再用“大棒政策”教育孩子,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和體諒孩子的內心苦衷,用充滿愛意的行為安撫孩子,這樣才能使孩子走出孤僻。那麼如何幫助孩子糾正孤僻的性格呢?
1.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如果父母不和,經常爭吵,孩子就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培養,孩子的心靈會受到創傷,就會因此而沉默寡言、悶悶不樂,從而養成了孤僻的性格。因此,家長應給孩子創造出一個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讓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體驗到家庭的歡樂。
2.常為孩子創造與外界交往的機會。父母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同伴多交往。比如:家長可利用節假日多帶孩子到公共場合玩或常帶孩子走親戚、訪朋友;也可請孩子的小夥伴到家中來和孩子一起玩。在這些活動中,有意識地增加孩子與人交流的機會,讓他感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3.應增強孩子體質。孩子性格孤僻與體質弱常有密切聯係。孩子體質弱,就會缺乏活動的耐性和持久性,這樣就容易被同伴奚落和蔑視。處於這種狀態的孩子會采取回避社會、回避人際交往,用孤僻來保護自己。所以,家長應多帶領孩子投身到大自然去,去旅遊參觀、登山攀登、遊泳等。一來可以培養孩子勇敢、樂觀的精神和持久性,二來可以增強孩子體質,使孩子能夠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同伴間的遊戲、體育活動等。
4.引導孩子學會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很多孩子就是因為不懂得合作,所以孤僻、不合群。因此,要幫助孩子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學會聽取小朋友的意見,分清是非。如:家長可以經常詢問孩子是否玩得開心,了解他們做遊戲的情況,肯定孩子的正確方法,指出孩子的不當行為。如果小夥伴做錯了什麼,要教孩子學會諒解別人。
5.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自我封閉,無良好的人際關係,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會因此而產生孤獨感,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位啟蒙教師,家長應以身作則,在言行、人際交往等各方麵都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
家長有必要利用節假日、業餘時間帶孩子到遊樂園、動物園、公園等公共場所玩,帶孩子去串門、走親戚,減少孩子對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強其交往的需要與興趣,形成活潑、開朗、大方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