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幫助孩子走出自卑的困擾(1 / 1)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自卑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產生很多負麵影響,更會對孩子身心等方麵的正常成長起到消極的作用,使孩子的心理變得十分脆弱,經不起任何挫折,更談不上戰勝挫折。如果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不僅他的身心發展及交往能力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而且他的聰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正常的發揮。

妮妮是一位長得非常惹人喜愛的小女孩,她已經上小學六年級了,不過她的性格很內向,在人麵前不苟言笑,在課堂上從來沒主動發過言,即使回答問題也是低頭回答,聲音很小,而且臉漲得通紅。在學校除了上廁所外,很少離開自己的座位,老師叫她去和同學玩,她會衝你勉強笑一下,仍坐著不動。老師問妮妮:“你為什麼不和其他同學去外麵玩呢?”“我害怕別的同學笑話我。”遇到節假日,父母想帶她一起出去玩、到朋友家做客,她都不去,甚至連外婆家也不去,她總認為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怕去了大家會笑話她。

自卑會使孩子消沉,悲觀,情緒不穩定,易生煩惱,畏縮退卻,缺乏自信心;抑鬱憂慮,緊張困惑,心神不定,高度焦慮;明知可為而不敢為。這種消極的心態抑製了孩子特長的發揮,使得長處不長,短處更短。由於自我否定,膽怯憂慮,沒有勇氣創新,致使創造力再高也不能發揮;由於習慣看到事物的消極麵,思考能力再強也隻能是越想越糟糕。

其實,每個孩子都不是生來就自卑的,這些自卑都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形成的。自卑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原因:

一是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總想讓孩子按自己的要求發展,這樣很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

二是父母的離異,也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

三是父母對孩子用“大棒主義”的教育方式,也會造成孩子自卑。

四是家長自身就有自卑情緒,孩子也會被傳染到。

所以,父母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時時關注自己的孩子,一旦發現孩子有自卑的傾向,須盡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其形成自卑性格。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對孩子的自卑進行糾正。

1.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能給予適當的鼓勵。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家長要善於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的優點以及他的進步,而且要不時失機地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從而使孩子遠離自卑。

2.不斷開拓孩子的知識麵,增長孩子的眼界。在學校裏,常會發現有的孩子在聊天中能講得津津有味、繪聲繪色,而有的孩子卻一句也插不上。這常常是因為孩子的知識麵不同,有的孩子見多識廣,有的孩子見識卻很短淺,那些知識麵比較窄的孩子就很容易產生自卑。所以,父母平時要注意幫助孩子豐富知識,開闊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

3.當孩子達不到父母心中的標準時,一定不要奚落或貶低孩子。很多家長在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就以侮辱性的語言諷刺、嘲笑孩子,故意貶低孩子。這樣會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強烈的打擊,如果長期這樣,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家長的暗示,慢慢地開始承認自己的能力差,漸漸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4.要讓孩子學會正確麵對失敗,驅逐心中失敗的陰影。孩子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失敗和挫折,不敢麵對失敗是自卑的導火索。所以,父母應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給孩子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及時驅逐失敗的陰影,勇敢地麵對失敗。

5.引導孩子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自卑的孩子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歡把自己孤立起來。積極的人際關係是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它有利於孩子自身壓力的減緩和排解。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孩子,性格也會變得開朗起來,並且在與人交往中也會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所以,家長要鼓勵自卑的孩子多與別人交往,並教給他們一些社交技能。

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人各有優缺點,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變自己的缺點。隻要能克服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長處,就是一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