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孩子發生骨折怎麼處理(1 / 1)

每一個孩子都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在遊戲玩耍時,很容易發生意外情況,導致骨折。據統計,孩子骨折約占骨科病人的三分之一。所以,家長應了解骨折的相關知識,並學會正確的處理方法。

小軍是個淘氣孩子。一天上午,爸爸帶他去附近山上摘野果。因為近期要栽樹,所以植樹的人在路兩邊都挖了1米多深的大坑。路上,小軍蹦蹦跳跳,沒有仔細觀察前麵的路況,不小心掉了下去。隨著一聲慘叫,小軍骨折了。爸爸趕緊抱起小軍就往醫院跑,到了醫院經過診斷後,醫生告訴小軍的爸爸:“小軍是嚴重骨折,由於在送來的路上又受到外傷,骨頭複位很難,可能會留下後遺症。”小軍的爸爸很是不解地對醫生說:“我哪都沒動,就立刻送醫院了,怎麼還會受到外傷呢?”“孩子骨折後,切忌背著或抱著孩子移動,否則可能會因骨折部位活動錯位而損傷神經、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骨折是指骨質部分地或完全地斷裂的一種疾病,大多數骨折是由於外傷或病理等原因造成的。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骨折部位有疼痛感,並伴有腫脹、淤血和變形,局部腫脹和出現瘀斑,肢體功能部位或完全喪失,嚴重的還會出現出血、休克、感染、內髒損傷等。孩子發生外傷性骨折後,應迅速作出如下處理。

1.如非絕對必要,切勿移動身體。正確的做法是使孩子原地,以最舒適的姿勢躺下,在傷處下麵以卷好的毯子、大衣或枕頭等物承托。不要盲目活動骨折的部位,更不能對受傷部位進行拉拽、按摩。

2.如骨折處出血,應立即止血處理,避免出現失血過多。止血後應在創麵上蓋上無菌紗布或未用過的毛巾,防止在運送的過程中創麵受到汙染。如果出血較嚴重,可用橡皮筋管、橡皮帶纏繞骨折的肢體,以壓迫止血,但要注意每隔30分鍾左右放鬆一次,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導致骨折的肢體缺血。

3.可以及時就地取材,用樹枝、木板、木棍等固定受傷部位。如果沒有木板、木棍等物品,若上肢骨折,可以用布條、繩子等懸吊並固定在胸前;若下肢受傷,可以把兩腿捆綁固定在一起。

4.不要在創麵上撒消炎粉、止血粉之類藥物,以免造成患處感染。如果有骨的斷端暴露在皮膚外,家長不要挪動它。

如情況嚴重,必須盡快送醫院治療。在送骨折患者去醫院的過程中,要注意動作的輕、穩,以免加重損傷。搬動時,應根據不同的骨折部位及傷勢,運用正確的搬動方法及搬運工具,切忌隨意背抱或者移動,否則可能會因骨折部位活動錯位而損傷神經、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總的原則是:避免骨折處再受外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