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如何應對孩子關節脫臼(1 / 1)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關節活動範圍一般都比較大,但韌帶鬆弛,關節囊比較柔韌且富有彈性,牽拉負重後易引起脫位。如孩子突然跌倒後,家長牽著孩子的一隻手向上提起來時,就很容易造成孩子關節脫臼。

孩子關節脫臼俗名“肘錯位”,醫學術語叫做“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它是許多家長帶孩子時“好心出差錯”而惹下的麻煩。當家長在幫孩子穿衣服或拉著他不讓他亂跑時,猛然牽拉孩子的胳膊,都有可能發生牽拉肘。這時孩子會喊叫被牽拉的胳膊疼痛,孩子的前臂不敢旋後,不能抬舉與取物,不能自由活動,在肘關節的橈骨頭處有壓痛,局部卻無明顯的腫脹和畸形。這都是因為孩子橈骨頭上端發育尚未完全,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鬆弛薄弱。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幫孩子穿衣服,還是同孩子做遊戲,家長都應盡可能注意避免猛力提拉孩子的胳膊,即使要拉,也應選擇上臂部位。而在遊戲過程中,家長也應告知孩子們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當孩子已經發生關節脫臼時,家長應該冷靜處理,不要使自己的緊張加深孩子的痛苦。可以進行以下處理,讓孩子盡快減輕疼痛。

1.如果已經確定孩子是關節脫臼,應該立即將脫位的肢體用折成三角形的毛巾適當地固定後送往醫院。

2.發生關節脫位時,首先要安靜下來,並將脫位患部固定成最舒適的位置。可以在患部敷上冷毛巾,然後盡快到醫院接受治療。關節脫位複位越早越好,脫位的時間越長就越難醫治。

3.對脫位超過24小時或有反複脫位史的孩子,因局部有腫脹,複位時彈響聲或彈跳感多不明顯,複位後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但其他症狀大多能緩解。此時,宜用頸腕帶將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一周左右即可。

4.脫臼具有反複性、習慣性,隻要發生一次,以後就容易反複發生。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牽引孩子手臂或用粗魯動作給孩子更換衣服,以免脫位再次發生而形成習慣性脫位。

當孩子平時在運動或玩耍時,要注意防止關節部位被撞擊。發生關節脫臼後,千萬不要盲目自行將脫位的關節進行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