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瘀傷多因身體某部位受到碰撞、打擊或強大壓力而起,此時血液會從受傷的血管滲出,流到周遭的組織裏,形成血栓,進行凝結,進而就會形成我們所熟悉的瘀斑。瘀傷通常呈藍色、紫色或黑色,逐漸轉為黃色,最後自行消退。
好奇心強的孩子很好動,當孩子探索周圍世界時,磕磕碰碰、出現瘀傷是經常發生的事。幾乎所有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比較頑皮的孩子,身上總會不時出現青瘀的傷處。當家長問他是怎麼回事時,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
瘀傷在年齡更小的孩子中更為明顯,因為他們的皮膚更薄。皮膚白皙的孩子也容易出現瘀傷。如果家長能對孩子的瘀傷采取好的措施,可以加快那些瘀傷恢複的速度,減少孩子的痛苦。
1.如果發現孩子身上有淤傷,應立即對身體進行全麵檢查,確定是否有骨折現象。若僅是瘀傷,且受傷不久,可以采取冷敷的辦法。將浸過冷水的毛巾擰幹,然後敷於患處,待毛巾升溫後,再次更換,每次至少要敷30分鍾,一天3~4次;或用紗布將裝有碎冰塊的塑料袋裹住患處均可。
2.要是受傷已有四五個小時以上,最好選擇熱敷。用熱而不燙的毛巾,擰幹後敷在傷處,方法與冷敷法相同。熱敷具有化散淤血的作用。用手指輕輕揉動瘀傷部位,也有此功效。
3.如果年齡較小孩子不小心形成瘀傷,在為其擦幹淨瘀傷表麵皮膚後,最好擦一些外用藥膏,以免形成永遠性瘀斑。
4.經常性的無法解釋的青色瘀塊可能意味著孩子有容易出血的傾向。作為家長,應當及時將孩子帶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將這些無法解釋的瘀傷告訴醫生,同時,一定要說明是否伴有鼻出血或牙齦出血,因為伴隨這樣的出血可能預示有嚴重的疾病。
5.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也應該去看醫生:
(1)劇痛,或是24小時之後,移動瘀傷部位仍有困難;
(2)身上無故出現瘀傷;
(3)眼部瘀傷,皮肉青腫,導致視力受損。
6.如果孩子下背部受傷後出現明顯的瘀傷,需要告訴醫生。醫生會檢查孩子是否患有腎髒或其他器官損傷的症狀,以避免由此所導致的疾病,不致影響孩子的健康。
有瘀傷的孩子不要做太大運動量的活動,或大幅度的動作,以免不小心撞擊到了瘀傷部位,這樣將會引起瘀傷部的發炎。嚴重的話,可能會傷及體內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