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未來文學家訓練方法(1 / 2)

1.怎樣給孩子讀書

與以前什麼都要父母照顧的傳統育兒方式相比,現在則進入非常方便的時代。嬰兒期有牛懇代替母乳;到斷乳期,到處都有供孩子食用的罐頭與代乳品;假如母親不願自己養育孩子,還可以讓別人來代養。但是,這樣的養育,使許多孩子都不能體驗與感受母親的感情,更不能理解自己的母親和父親了,這是一件令人寒心的事情。

和孩子一起讀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父母和孩子都要一起去考慮同一個問題,互相交流幾乎是同樣的感受。母親在孩子身邊說話、讀書,即使是對孩子簡單的指導,也能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文學水準的提高,而且父母對事物的思考方法、感受方式以及美學觀念也能影響孩子。

讀書給孩子聽要有技巧。首先,把孩子抱在膝上或同他並排坐著,這樣閱讀就已不是單純的智力啟發活動了,它使母子之間產生了親切的感情交流,在開始讀書之前,先告訴他書是什麼,哪兒出版的,是誰畫的,等等。這些都是讀書首先要注意的,而且這樣也會給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觀念——應該尊重這些人的勞動成果。

讀書給孩子聽時,聲音要抑揚頓挫,要富有戲劇性,戲劇性聲調使孩子感到親切,容易使他的語言中樞處於興奮狀態。同時,要注意到孩子是否能看書上的圖畫,不時地指出圖畫上的細節,並提出問題,例如“看到右下角的那隻兔子了嗎?你想它在做什麼?”也應該鼓勵孩子提問題。這樣讀書,會使孩子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得到發展。

好的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應抽出一定的時間來滿足孩子要求聽書的願望,至少每天都要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內容重複也可以。

2.怎樣教孩子“寫書”

找一個父母與孩子心情都輕鬆愉快的空閑時間,母親對孩子說:“我們來‘寫’一本書好不好?這是你和媽媽、爸爸‘寫’的書”。

然後,你們一起動手,用白紙訂個本子,找一些五顏六色的圖片,再加上小巧的剪刀、白色的漿糊、粗的銅筆、蠟筆就可以動手了。

孩子還不認識字,更不會寫字,所以父母要注意運用兩種寫書方法:一種是將圖片貼上,引導孩子來寫像蝌蚪一樣的“字”。還有一種是孩子口述,即興講故事,由母親或父親來寫。

書上都寫什麼呢?隨孩子的便吧,他喜歡寫什麼就寫什麼。狗、卡車、娃娃、去外婆家、小紅帽、白雪公主、海的女兒、小金魚……什麼都行,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書,做父母的要告訴孩子:“書就是把想說的話大膽地寫下來。”

也許孩子會說:“怎麼寫呀?”

做父母的應該盡可能地鼓勵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暢所欲言。

孩子說:“小白兔,是一個好人。”

於是,母親仔細而認真地用大大的字把這句話寫下來。如果手邊沒有小白兔的圖片,就空出位置來讓孩子以後畫上。

“再寫點兒什麼呢?”母親啟發。

“把壞人帶到警察局。”

母親再把這句話記下來,算是第二頁。每頁寫上一句話,不管孩子說得好不好,選的題材恰當不恰當。因為這是孩子的畫,不是大人的畫。

如此,一頁一頁地寫下去,待到孩子興趣淡了時,就該結束了。想妥當點兒,使結束得自然些。寫完後念給孩子聽聽,他也許會要求你再三地念,因為這本書對他真是意義重大。

書名應該包含了孩子的名字,比如《王斐斐的書》。封麵最好用硬紙,再找一張孩子自己最喜歡的照片貼上去(最好是一張孩子在“寫”這本書的照片)。以後再寫的書當然該采用與內容配合的書名,可是第一本必須這樣題名,而以後的書不管書名是什麼,都要把孩子的名字寫上去,因為孩子是作者呀!

做父母與老師的想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嗎?那恐怕沒有比這個更有效的方法了。

當孩子自己會寫幾個字時,就可以由他自己來寫了。這時,大人們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把字寫成什麼樣,倒了、歪了、散了架的,或者仍舊用說話和畫畫代替,別信口指責,別亂批評,即使是好心的更正也不行,因為這樣隻會使他泄氣,別無作用。大人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稱讚。

孩子要寫什麼大人都不要幹預的緣故是:孩子想寫的完全是他發自於內心的話。當他寫的內容與句子都是發自內心時,他必定有一個強有力的動機,而此事必定是極感興趣的。當孩子稚拙地“寫”完他自己的書後,興趣會越來越高,因之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語言的動機,因為他想多“寫”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