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斬蛇起義(1 / 2)

【原文】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薛治,時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也。

【譯文】高祖作為亭長,於是就用竹皮做帽子,命令求盜(官名)到薛地查案時候,時刻都要帶著它。等到高祖身份尊貴了常常佩戴,這就是所謂的“劉氏冠”。

【分析】劉邦為什麼要發明“劉氏冠”呢?不僅是以為他生活節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更確切的想法可能是在效法秦始皇的穿戴風格吧。冕服,包括冕冠和服飾),是秦朝皇帝最基本的常禮服,在各種正式的場合下都要穿戴。劉邦自創了一種用竹皮編製的“劉氏冠”,這種“劉氏冠”比較輕軟,戴著比俗稱平天冠的冕冠更舒適。冕冠隻有在正式場合或者接見大臣的時候佩戴,冕冠就逐漸演變成了最高等級的禮服。可見,劉邦為了豐滿自身的形象,還是動了一番心思的,不但要用“出身神秘”的封建迷信烘托形象,還從“服飾冠帶”上顯出不同於常人的設計。

【原文】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duo)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亭,止飲,夜皆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譯文】高祖以亭長的身份為沛縣向驪山輸送民工,多數民工在道路上逃亡。劉邦自己忖度等到目的地都得逃走,因此在豐縣西邊澤中亭停下步伐飲酒,在夜裏把輸送的民工都放走了,並對他們說:你們大家都離開吧,我也從此消失了。民工中遠離跟隨他的人有十幾個。

【分析】秦始皇駕崩,需要大批民工到驪山修築墳墓。秦朝律法規定:一旦耽誤期限,輸送的民工和押解的官吏都要被處死,因此陳涉和劉邦釋放民工,奪取人心,為自己的事業起步奠基了群眾基礎。此時,劉邦的天才得到了初步的顯現,他隱隱約約知道了組織人心的重要性。然後利用百姓普遍存在的從眾心理,不斷發展壯大革命隊伍。

【原文】高祖被(pi)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xuan,同旋)。”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斬蛇。蛇分為兩,道開。行數裏,醉困臥。

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嫗何哭,嫗曰:“人殺吾子。”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者,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苦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譯文】高祖喝多了,夜裏從小道穿過大湖泊,讓一個人前麵帶路。走在前麵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麵有一條大蟒蛇盤在路中間,您還是調轉方向吧!高祖酒醉,說:壯士前行,有什麼畏懼的?走到大蛇前麵,拔出刀劍斬殺大蛇!蛇被砍成兩段,打開了道路。劉邦向前行了幾裏路,因為酒醉犯困,倒在地上就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