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聖歸來》的逆襲,中國動畫的堅守與妥協(1 / 3)

《大聖歸來》的逆襲,中國動畫的堅守與妥協

作者:牛角

錘子手機的創始人羅永浩行走江湖有個招牌——理想主義,他在做手機之前開設的一係列演講就叫做《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在演講裏老羅提到這麼個事,他想辦英語培訓機構,卻痛感中國英語培訓市場水太渾,流氓太多,有點舉棋不定。然後他的某位朋友的一番話打消了他的遲疑,朋友說,這樣的環境不僅不是你的阻礙,反而是你的機會啊,隻要你的企業做到正常的誠信和敬業,豈非就在這不正常的環境中脫穎而出了?這之後,情懷、匠人精神成了羅永浩重要的產品附加值。羅永浩的創業故事裏有一點是挺讓人溫暖的,那就是在這個社會,還有很多人願意為情懷、為理想主義買單。

一部國產動畫的逆襲

之所以想到老羅的故事,是因為最近有一部動畫片引發了轟動,就是田曉鵬導演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下簡稱《大聖歸來》)。這部動畫片上映以來,票房大賣,口碑爆棚。筆者共襄盛舉,也去看了一遍,憑心而論,這部電影其實配不上它在豆瓣上得到的那個分數。所以,這裏麵有一些溢美,不是電影內容帶來的。就好像羅永浩那款錘子手機,一開始賣3000多,後來降到2000多,中間這1000塊錢差價,有人認為是情懷的價格。

《大聖歸來》的逆襲,可以看做是一次文藝青年的暴動。有必要先介紹一下背景,首先7月份是所謂的“國產電影保護月”,也就是美國超級英雄退讓,給國產電影擠口飯吃。效果很明顯,郭敬明的《小時代》和何老師的《梔子花開》幾乎瓜分了票房。而像《少女哪吒》這樣的小眾文藝片,基本上就隻能做影院一日遊。我的一個朋友,換乘了三趟公交車加上打了一次出租,路上整整花了兩個半小時終於看到了長春隻有一家影院播放的《少女哪吒》。而且場次極為有限,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這位朋友在觀後感裏這麼說:別說國產隻有爛片,隻是你沒看到。國產電影保護月到底保護了誰?又到底誰才真正需要保護?

正當文藝青年們懷恨在心的時候,又一個醜聞爆了出來。國產動畫片《汽車人總動員》涉嫌抄襲好萊塢動畫片《汽車總動員》。惡心人的地方在於,導演拒不承認抄襲,甚至攻擊網友是“新時代的漢奸”。這種扣帽子的行為意味著導演已經不打算跟你討論抄襲問題了,他直接把質疑的網友劃成“階級敵人”。這手段和抄襲行為放在一起,這位導演的人物形象立刻就豐滿了。

就在這麼一個氛圍下,《大聖歸來》上映了,導演田曉鵬給《西遊記》這個老故事提供了新的思路,編織了一個典型的滄桑大叔和天真幼童相互救贖的好萊塢式故事。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在故事上有想法,在技術上有誠意的電影,跟《汽車人總動員》那種流氓電影迥然不同。然而這部電影的排片卻被那兩部國產大片擠壓得很厲害,用網易娛樂的話說,就是“遭遇了在品質上完全不堪一擊態度上又蠻霸無理的對手”。於是影迷怒了,他們要主持這個正義。影迷們贈送給了這部誠意之作以應有的、甚至是超額的獎賞。我們可以把這種“刷票房”(看很多遍)和“自來水”(不請自來的水軍)行為看做是一次表達,是對爛片橫行現狀的反抗。同時這也是一次自我感動,通過加入一場狂歡,確認自己還有一顆並不麻木的心。

中國動畫的理想年代

當現實很苦悶的時候,人們就願意懷舊。澎湃新聞的一篇文章說,從去年對於“為何《黑貓警長》五集之後沒下文”,到今年馬克宣作為“最後一位水墨動畫大師”去世所引發的討論,美術片的沒落似乎映襯著一代人的心結。曾經陪伴一代人成長的動畫作品一次次被重提,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以後,被市場經濟衝擊的美影廠和中國美術電影似乎無以為繼。

中國動畫,經曆了兩次比較輝煌的時期,而這兩次輝煌,也都和美影廠脫不開關係。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美影廠吸收了一大批藝術家加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萬氏兄弟,他們被認為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創始人。而老大萬籟鳴更是殿堂級動畫片《大鬧天宮》的導演。萬籟鳴和《大鬧天宮》,定義了世界動畫片領域的“中國流派”。

當然,萬籟鳴導演和《大鬧天宮》,就好像費穆導演和《小城之春》,對我來說都屬於需要追思的遙遠存在。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動畫片,則是屬於我成長記憶的一部分。即使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美影廠的那些動畫片也都是傑出的作品。看這些動畫片,你能感覺到創作者的投入,他們在盡力製作精品。這批動畫作品幾乎每一部都值得細細品味。可惜,這樣的輝煌已經無法延續了。用現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錢建平的話來說,“那是那個年代的產物,美影廠一大批最優秀的藝術家,所有人不顧一切為藝術品質的時代已經不太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