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和忍讓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豁達的胸懷,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基本準則。寬容和忍讓不是無原則的退讓,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做人做事的哲學。待人應寬容大度,做事應忍讓為先,這樣人生才會平順,做事才能成功。
不值得生氣
一個人因為一件小事和鄰居爭吵起來,爭論得麵紅耳赤,誰也不肯讓誰。最後,那人氣呼呼地跑去找牧師,牧師是當地最有智慧、最公道的人。
“牧師,您來幫我們評評理吧!我那鄰居簡直是一堆狗屎!他竟然……”那個人怒氣衝衝,一見到牧師就開始了他的抱怨和指責,正要大肆指責鄰居的不對,就被牧師打斷了。
牧師說:“對不起,正巧我現在有事,麻煩你先回去,明天再說吧。”
第二天一大早,那人又憤憤不平地來了,不過,顯然沒有昨天那麼生氣了。
“今天,您一定要幫我評出個是非對錯,那個人簡直是……”他又開始數落起別人的劣行。
牧師不快不慢地說:“你的怒氣還是沒有消除,等你心平氣和後再說吧!正好我的事情還沒有辦好。”
一連好幾天,那個人都沒有來找牧師了。牧師在前往布道的路上遇到了那個人,他正在農田裏忙碌著,他的心情顯然平靜了許多。
牧師問道:“現在,你還需要我來評理嗎?”說完,微笑地看著對方。
那個人羞愧地笑了笑,說:“我已經心平氣和了!現在想來也不是什麼大事,不值得生氣的。”
牧師仍然不快不慢地說:“這就對了,我不急於和你說這件事情,就是想給你時間消消氣啊!記住:不要在氣頭上輕易說話或行動。”
感悟與啟迪
在氣頭上的時候,不妨告訴自己:等一等說話或行動。等到心平氣和時,你會覺得:其實不值得生氣。
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的身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卡耐基住的地方,幾乎是在紐約的地理中心點上;但是從他家步行一分鍾,就可到達一片森林。春天的時候,黑草莓叢的野花白白一片,鬆鼠在林間築巢育子,馬草長得高過馬頭。這塊沒有被破壞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園——它的確是一片森林,也許跟哥倫布發現美洲那天下午所看到的沒有什麼不同。他常常帶雷斯到公園散步,雷斯是他的小波士頓鬥牛犬,它是一隻友善而不傷人的小獵狗;因為在公園裏很少碰到行人,他常常不替雷斯係狗鏈或戴口罩。
有一天,卡耐基和他的小狗在公園遇見一位騎馬的警察,他好像迫不及待地要表現他的權威。
“你為什麼讓你的狗跑來跑去,不給它係上鏈子或戴上口罩?”他申斥卡耐基,“難道你不曉得這是違法的吧?”
“是的,我曉得,”卡耐基回答,“不過我認為它不會在這兒咬人。”
“你不認為!法律是不管你怎麼認為的。它可能在這裏咬死鬆鼠,或咬傷小孩子。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回我再看到這隻狗沒有係上鏈子或套上口罩在公園裏,你就必須去跟法官解釋啦。”
卡耐基客客氣氣地答應遵辦。
可是雷斯不喜歡戴口罩,卡耐基也不喜歡它那樣,因此決定碰碰運氣。事情起初很順利,但接著卻碰了麻煩。一天下午,他們在一座小山坡上賽跑,突然又碰到了一位警察。
卡耐基決定不等警察開口就先發製人。他說:“警官先生,這下你當場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沒有托辭,沒有借口了。上星期有警察警告過我,若是再帶小狗出來而不替它戴口罩就要罰我。”
警察回答:“好說,好說,我曉得在沒有人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帶這麼一條小狗出來玩玩。”
“的確是忍不住,”卡耐基回答,“但這是違法的。”
“像這樣的小狗大概不會咬傷別人吧。”警察反而為他開脫。
“不,它可能會咬死鬆鼠。”卡耐基說。
他告訴卡耐基:“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我們這麼辦吧,你隻要讓它跑過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卡耐基感歎地想,那位警察也是一個人,他要的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因此當他責怪自己的時候,唯一能增強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寬容的態度表現慈悲。
卡耐基處理這種事的方法是,不和他發生正麵交鋒,承認他絕對沒錯,自己絕對錯了,並爽快地、坦白地、熱誠地承認這點。因為站在他那邊說話,他反而為對方說話,整個事情就在和諧的氣氛下結束了。
所以,如果我們知道免不了會遭受責備,何不搶先一步,自己先認錯呢?聽自己譴責自己比挨人家的批評好受得多。
你要是知道有某人想要或準備責備你,就自己先把對方要責備你的話說出來,那他就拿你沒有辦法了。在這種情況下,十之八九他會以寬大、諒解的態度對待你,忽視你的錯誤——正如那位警察所做的那樣。
感悟與啟迪
錯了就是錯了,要有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真誠地承認。這樣做,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一生中的恩人
一個年輕人剛從軍中退伍時,隻有高中學曆,無一技之長,隻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
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捆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它人一律都不準搭,你必須走樓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