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黃思路之母王晶:重視培養情商(1 / 3)

王晶說,一個高情商的孩子比高智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關心的是——孩子是不是在健康地成長,孩子能不能適應各種環境,孩子會不會與人和諧相處,孩子有沒有一個樂觀的心態……

王晶,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2002年,因其出色的家庭教育,當選為“全國優秀家長”(全國僅有7位父母獲此殊榮)。幾年來,她多次應邀赴各地為廣大家長講課,大受歡迎。

黃思路,1982年10月18日生於福建,第四屆全國十佳少年,宋慶齡獎學金獲得者,入選“中國少年榜”;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少年作家班優秀學員,華東地區中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著有《十六歲到美國:一個中國女生的美國日記》與《第四節是物理課:一個中學女生的成長筆記》;鋼琴十級。200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專業,並獲經濟學雙學位和藝術學雙學位。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管理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同時就職於紐約百老彙尼德蘭德演出公司。

嬌生不能慣養

“嬌生不能慣養”,這是家庭條件不錯的王晶教育女兒黃思路的第一件“寶貝”。思路是獨苗,出生時特別瘦弱,算來可是標準的“嬌生”。為了讓女兒長大以後能經受委屈,避免成為說一不二、隨心所欲的小公主,從思路一出生起,王晶就從不替她“扛”她遇到的困難,並經常利用這樣的困難,達到鍛煉孩子的目的。

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思路也像大多數的孩子一樣,哭著要回家找媽媽。因為她在班裏最小,被她哭得心軟的老師就把她送回了家。王晶送走了老師,轉身對女兒說:“小朋友們都在幼兒園,還沒到放學的時間,誰也不能回家。現在,你隻能自己去上幼兒園了。”

接著,王晶把“嗚嗚”哭著的女兒關在了門外。女兒最終向倔強的媽媽作了妥協,央求媽媽說:“媽媽送路路去幼兒園吧。”此刻的王晶心裏很難受,真想一把抱起女兒,把女兒送回幼兒園。可是,王晶心裏明白,如果今天自己送女兒回幼兒園,等於鼓勵了她撒嬌耍賴的行為……

於是,她狠下心對女兒說:“好孩子,你自己回去,下午媽媽第一個去接你。”女兒萬般無奈地走了,她是麵對著家門,一步一步倒退著離開的。一邊退著一邊流著淚說:“媽媽再見!”眼看著女兒走遠,王晶關起門來大哭一場。一個母親下狠心讓孩子從小接受磨練,的確需要堅強的意誌!

不過,令王晶欣慰的是,就從那天起,女兒上幼兒園再也沒哭過。因為母親的舉動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情緒不能解決問題,一個人的願望有時是會受到拒絕的,很多事情並不是隨心所欲的。

思路從小學鋼琴,鋼琴老師家很遠,別人去上課,有的有專車送,有的坐出租車,有的乘公共汽車,王晶卻總是自己帶她騎上一小時自行車,七八歲的時候陪她騎,到了十歲,就讓她一個人獨自去了。

王晶說:“我所以不遷就孩子,是因為我心裏想的不是孩子現在可憐不可憐,我想到的是將來。她將來大部分時間是不在我身邊過的,如果我現在為她準備一個‘溫室’,她會變得嬌弱不堪,等她獨立生活的時候會很可憐。”

母親這種“不遷就”的教育態度,帶給女兒的是持久的耐力和樂觀的心態。通過大量類似的“吃苦訓練”,思路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從小經曆挫折的思路學會了接受現實,能夠調整自己的行為來適應社會的規範。

碰到困難,思路說“會有辦法的”;遇到挫折時,思路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管處境多麼艱難,她總能以樂觀的心態麵對,憑持久的耐力超越困境。

15歲那年,思路赴日本演出,臨行前一天,她的左手肘不幸摔脫臼了,處理好以後,她便吊著胳膊隨團去了日本。在日本,她不僅克服了生活上的種種不便,還堅持練琴,臨上台時,她往傷處噴上止痛藥就上台了。

在她演奏時,另一名鋼琴演員跪在她身邊,為她托著手臂,兩個人就這樣配合著完成了一場絕無僅有的鋼琴獨奏。在她大汗淋漓地敲出最後一個音符後,台下的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和喝彩。

作為母親,王晶給了女兒一雙堅硬的翅膀,家境優越的黃思路成長為一個頑強、勇敢的女孩,也正是這種頑強的精神使她獲得了成功。而此時的思路,心中正在為媽媽鼓掌。她深深知道,沒有媽媽堅持“嬌生不慣養”的原則,她不會獲得今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