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教授的發現
為了寫作《拯救女孩》,2010年暑假的一天晚上,我們采訪了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康健教授。康健教授既有深厚的學術修養,又曾長時間擔任北大附中校長,對當今中國教育有著深刻而獨到的認識。當談及當代女孩的身體健康時,康健教授提到了一個特別令他擔憂的發現。在任職校長期間,他曾給學校醫務室布置過一項任務,對學生的疾病就診情況進行統計監測,以了解在校中學生的多發疾病有哪些。結果令他大吃一驚,與感冒、外傷這些常見疾病相並列的,居然是女生的痛經。
康教授沒想到,有這麼多女生默默忍受著身體的痛苦。現在中學生的學業負擔是如此之重,康教授不由深深地為女生們的健康擔憂。
痛經的發生率
由於統計的年齡組差異、每個人對疼痛的感覺不同,缺乏客觀的測量疼痛程度的方法,各種研究所統計出的痛經發生率不盡一致。
1980年全國女性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報道,女性痛經的發生率為33.19%。
2000年全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報道,女性痛經的發生率為56.06%。
對某校女高中生的調查表明 ,痛經發生率為58.09%,其中輕度占48.10%,中度占47.34%,重度占4.56%。
痛經的影響
據媒體報道,每年高考,總有女生因為嚴重痛經影響考試。2010年高考時,《京華時報》報道,北京一名女生因為痛經而出現嘔吐等不適,考點外駐守的急救醫務人員為她打了一針止痛針後,情況方得到好轉。在老師的鼓勵下,女孩堅持考試。還有一名重慶的女生由於嚴重痛經,上吐下瀉,直不起身子,數學試卷隻做了一半。雖然沒有統計數據,但可以想見,因為痛經而影響高考的女生一定不在少數。
大多數女性都會在一生中的某段時間體驗到痛經。痛經有時在經前一兩天就開始了,有的在月經來的那天才開始,有的在月經的第二天才發生。痛經通常持續會兩到三天,但是有些時候隻持續一天或幾個小時,也有些女性整個月經期間都有痛經。大多數人隻感到下腹稍微不舒服,不會影響正常的活動。但是,也有不少女孩子可能痛得無法忍受而在床上打滾。除了下腹疼痛之外,痛經的女生有時還會有全身虛弱、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出汗、昏厥和頭疼等症狀,以至於無法上學。
今天的成年女性比以往麵臨更多的婦科問題,各種婦科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這與少女時期的生理發育恐怕不無關係。家庭、學校對少女的生理衛生和保健教育重視不夠,甚至完全缺失。父母和老師對少女生殖健康問題,有時也難以啟齒。少女時期本身是女性一生中疾病低發的一段時期,因此,她們的健康問題常常被忽略。
然而,少女在生理上的變化是如此之大,她們的身體正在為人生中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重要時刻做準備,對少女生理和健康的忽視,將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傷害。
知識鏈接:痛經的原因
少女的痛經通常是原發性痛經,也就是說生殖器官並沒有什麼器質性病變,但每次月經來時,下腹部便發生疼痛或絞痛。少女也會發生繼發性痛經??由子宮、陰道或處女膜的先天畸形等原因而引發的痛經,但通常很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