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實踐又是激發創造能力的一種運動。要想在書畫方麵有所建樹,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創新,自成一家,在作品中表現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書畫界都知道,凡作畫隻能沿襲他人巢臼的,最多也隻能成為一個“摹匠”;而模仿名家書法,寫得再好也隻是“奴書”。因此,凡學書、學畫,隻要一入門,都要致力於創新;而創新,就必須調動全部智力,在運用智力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智力器官也得到了全麵的鍛煉。
書畫實踐,也是一種激發靈感的實踐。大凡著名書畫家在創造作品前,都要給自己創造“筆興”產生的條件,如凝神靜思,焚香沐浴,或飲酒,或吟詩,或操琴,待情緒調動起來,“筆興”大發,才能“鬼使神差”,創作出佳品來。所謂的“筆興”,實際上就是一種靈感過程。
如長期接受作書作畫時的這種激發靈感實踐,其靈感思維自然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當然,練習書畫也有講究,對少兒更應講究方法。其中,培養興趣,合理輔導,控製時間,是一般的要求。此外,對提高智力來說,如左右手交替練習書畫,似更好,因為這不僅能益智,也有助於提高書畫水平。從對書、畫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益智效果來看,可以行、草書和楷、隸書交替練習(在入門之後);工筆畫與寫意畫交替練習等。
讓孩子學會自學,把握終身學習的能力
西點軍校的學員在學習期間,都會得到這樣的忠告:“隻有兩種選擇,第一是終身學習並保持不敗地位;第二則是成為老古董。並且被時代的洪流給拋在後頭。”
西點軍校的人都知道,讀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在西點的課堂上,經常會提到這樣一個例子:一位老祖母在她70多歲高齡時才再次回到學校完成她年輕時沒有完成的課程,終於拿到高中畢業文憑。
在科技高度發達、競爭十分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常常發現自己原有的知識很快變得過時和陳舊,接著發現這直接影響到就業和生存。尤其是這幾年美國經濟不景氣,很多大公司裁員,就算你已有幾個學位也避免不了被炒魷魚的可能。很多遇到這種情況的人往往重新進入學校調整和革新自己,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大多數的人讀書是為了改變或適應生活環境,工作環境。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半數的勞工技能在1至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畢業10年後所學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1/4。
因此,學習已變成隨時隨地的必要選擇。
西點軍校的教官告誡學子們:年輕時,究竟懂得多少並不重要,隻要懂得學習,就會獲得足夠的知識。
實際上,企業與公司裏的上班族已成為學習市場上成長最快的人群。1992年,全美企業員工中僅接受企業正式撥款學習的人數就增加了400萬,平均每人每年可以享有315小時學習課程,因此全美企業員工的總學習時間增加了126億小時,相當於25萬名全日製大學生的學習時間。
“用學習創造利潤”——這已被管理學界和企業界公認為當今和未來“贏”的策略。
西點軍校前校長A·L·米爾斯曾說:“每個人所受教育的精華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給自己的東西。”學校裏獲取的教育僅僅是一個開端,其價值主要在於訓練思維並使其適應以後的學習和應用。一般說來,別人傳授給我們的知識遠不如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堅韌所得的知識深刻久遠。靠勞動得來的知識將成為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財富。它更為活潑生動,持久不衰,永駐心田,而這恰恰是僅靠被動接受別人的教誨所無法企及的。這種自學方式不僅需要才能,更能培養才能。一個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助於探求其他問題的答案;而這樣,知識也就轉化成為才能。無須設備,無須書本,無須老師,也無須按部就班的學習,自己積極的努力就是唯一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