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明確人生方向,努力追求卓越 (3)(3 / 3)

華盛頓的成功和他刻苦耐勞、不畏困難的品格是分不開的。這種品格,正是每一個希望自己成為頂天立地男子漢的孩子應該追求的。

人的意誌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與實踐中,在教育的作用下,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有心理學家曾經對這個問題進行長時間的追蹤研究。研究的對象是100名經過訓練具有堅持性的幼兒和100名沒有訓練過的、缺乏堅持性的幼兒。從幼兒期開始觀察研究直到青年期。研究結果表明:前者當中84人有主見,意誌堅強;後者當中僅有26人意誌比較堅強。這說明良好的意誌品質可以通過有效的培養而得到加強。

那麼,該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意誌品質呢?

第一,教孩子立大誌

一個人爬樓梯,分別以6層為目標和以12層為目標,其疲勞狀態出現的早晚是不一樣的。一位美國成功學大師總結了人們生活中的經驗,認為:把目標定在12層,疲勞狀態就會晚出現些,當爬到6層時,我們的潛意識便會暗示自己:還有一半呢,現在可不能累。於是就鼓起勇氣繼續上行……在這裏,目標高低帶來的自我暗示幾乎直接決定了我們行為動力的大小。

其實,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爬樓”,或許我們會意識到其中起作用的不隻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的作用將占極大的比重。再往深些說,就是把期望放在實現自我激勵上。

需要無止境,激勵在各個層次上發揮作用的機會便也層出不窮。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們定的目標越高,我們的動力會越足。

第二,從小事鍛煉自己的意誌

有人認為隻有在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中才能鍛煉意誌,這是片麵的。其實,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同樣能培養一個人的意誌。就拿按時起床、堅持跑步這樣一些小事來說吧,如果我們不管自己和天氣的主客觀情況如何,都從不間斷,一貫做到,我們的意誌必然會得到很好的鍛煉。相反地,如果老是原諒自己,老是重複過去,那就一定會成為意誌薄弱的人。

第三,堅持參加鍛煉

一般說來,身體健康、體魄強健的人,容易養成堅強的意誌。古代羅馬的民諺說:“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全的體魄。”

日本學者德永等人曾對一些大學生進行跟蹤觀察,結果表明,體力差的學生相對來說自卑感強,神經脆弱,主觀固執,不愛活動,服從性、意誌比較薄弱;而體力好的學生大多表現出相反的傾向。這都說明,堅強的意誌與健康的身體有比較密切的關係。

體育鍛煉不僅為堅強的意誌力提供了必要的體力和充沛的精力,它還是鍛煉意誌的極好手段。例如,長跑有培養一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登山能鍛煉一個人鍥而不舍的毅力,球類運動也可以培養一個人果斷、勇敢的品質。通過各種體育鍛煉培養起來的意誌品質又可以遷移到學習活動中去,推動學習的進行。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要多方努力才行

20世紀初的西點軍校約有500名學員。按規定,美國總統有權推薦30名,國會參議員、眾議員和特區代表每人有權推薦1名。一個普通的學生要想從這些大人物手中獲得推薦,絕非易事。

巴頓的父親為了使兒子獲得進校深造的機會,決心進行最大的努力。他把希望寄托在代表加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托馬斯·巴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