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庭喜歡安靜而有序的生活,對孩子的吵鬧極為厭煩,小男孩稍有頑皮吵鬧就會遭到訓斥。長此以往,在母性的循循善誘下,他們也會變得和小女孩一樣細膩、膽小、依賴性強,習慣於獨自寧靜玩耍。實際上,對於小男孩而言,父親既是教育者,又是紀律執行者,社會化指導者。在很多家庭中,父親一般比母親受教育程度高,接觸社會廣,在家庭的重大問題決策上,更具權威,故應引導小男孩在很多問題上向父親求教,而不要一味依賴母親。如果父親將小男孩健康成長時刻放在心上,就更利於把男孩培訓成更加符合男性所需的性格特點。
第二,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性格
在我們周圍,有不少男孩子講起話來奶聲奶氣,做起事來扭扭捏捏,稍被觸動便嬌滴滴地哭起來;男孩子應有的那種頑強、勇敢、豁達大度的陽剛之氣蕩然無存。那麼,父母和老師應該如何培養“小男子漢”呢?
①要按照男孩子的個性特點引導和養育。男孩子生性好動、頑皮、膽子大、好奇心強,甚至有點“野氣”,父母和老師應因勢利導,絕不能夠壓製其個性的發展。在幼兒園裏,一般打架的都是男孩子,老師不應一概指責,而應適當地寬容;否則其膽子會越來越小,更主要的是要引導男孩子做女孩子的保護人,賦予他一定的責任感。
②父母要讓男孩子多參加室外和群體活動。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小孩子在家很容易淹沒在溺愛的氛圍中,小孩子從1歲半開始就有較強的意識,父親母親、爺爺奶奶給他的關心照顧,會使他們逐漸形成養尊處優的心態,無形中增強了他們的依賴性。因此,家長應更多地讓男孩子和女孩子在一塊玩,給男孩子一定“野”的空間;同時,要多帶他到公園去玩,那些驚險而又保險係數很大的遊戲,有助於培養男孩子堅強的個性和冒險精神。
③防止孩子成為“小霸王”。有些家庭幾乎事事都給孩子開方便之門,他們本能地意識自己是當然的占有者,這樣很容易使其養成自私、小氣的性格,男孩子很容易學霸道。應該讓孩子和別的孩子一起玩玩具,吃零食也應該有意識地分給大家吃,隻給他應得的那份;盡可能地使他減少優越感,使他逐漸意識到他隻是家中的一分子,這樣有助於男孩子豁達大度的個性養成。
第三,讓孩子多運動以培養男孩的性格
專家表示,運動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對於孩子們來說,休閑時間除了遊戲、玩耍以外,還有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運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運動其實是一種最好的休閑,也是一種最積極的休閑。體育運動的好處很多,但它對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克服性格中的弱點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可能不少家長還不甚了解。
運動對於少年兒童的身體影響是多方麵的。大家比較熟知的是,運動能增強體質、促進生長,預防疾病、增進健康。但運動的好處還遠不止這些。運動還能健腦益智,提高智商——體育運動能促進孩子神經係統的發育,使神經細胞網絡更密集,大腦運轉更快、更有效,同時促進興奮與抑製的交替轉換過程加強,從而改善大腦皮層神經係統的均衡性和準確性,使思維更加靈活、協調;運動還可以調節情緒、增進快樂——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也就是被科學家稱做“快樂素”的物質,它能使人愉悅。所以說,體育運動不僅是強身之育,也是強心之育。運動還可以鍛煉孩子的社會生活能力——通過集體性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與同伴合作去完成共同的任務,這些對於孩子日後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
此外,運動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心理。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所克服的種種困難,有利於孩子勇敢、拚搏精神和堅強意誌的培養;而遵守競賽規則,可以幫助孩子製約和調控自己某些不利的個性品質,這些都是孩子成長必需的品質。既然如此,那麼運動能影響孩子的性格也就不難理解了。父母可以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和孩子的個性心理特點,為孩子選擇合適的體育運動項目。
具體而言,足球、籃球、排球以及接力跑等集體項目可以幫助孩子逐步改變孤僻的習性。遊泳、溜冰、滑雪、登山等具挑戰性的項目,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害羞、膽小等心理障礙,戰勝困難並使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增強。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跳遠、跳高、擊劍等項目可以使孩子不再優柔寡斷,提高孩子們果斷處理事情的能力。太極拳、慢騎自行車、射擊等體育項目可以改善孩子性情急躁、愛衝動的弱點,提高孩子們的控製力。台球、射箭、射擊等運動項目能幫助孩子克服容易緊張的弱點。而馬拉鬆、跳水、體操等難度較大、動作較複雜的運動項目,更容易讓孩子懂得“天外有天”的道理,避免孩子好逞強、愛自負等不良心理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