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男子漢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2)(2 / 3)

如果一直都是這樣的話,你的孩子就隻能平庸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即使是在機會降臨到他的身邊的時候,他都不會想到主動伸出自己的手去把握,因為不敢承擔責任的習慣性心理會提醒他,在這個機會裏也同樣充滿了風險,他不會讓自己去承擔這份風險。

我們的孩子終究要想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成功,就必須要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勇敢地對屬於自己的責任負責,這樣才能練就成長所必需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西點軍校的學員都非常熟悉和喜歡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1920年的一天,美國一位12歲的小男孩正與他的夥伴們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將足球踢到了鄰近一戶人家的窗戶上,一塊窗玻璃被擊碎了。一位老人立即從屋裏跑出來,勃然大怒,大聲責問是誰幹的。夥伴們紛紛逃跑了,小男孩卻走到老人跟前,低著頭向老人認錯,並請求老人寬恕。然而,老人卻十分固執,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後,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錢賠償他15美元。而在當時,15美元是個不算小的數目,用那筆錢足可以買125隻母雞。對於這個每天隻有幾美分零花錢的小男孩來說,這是個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

小男孩向父親說了這件事,當然是希望父親會替他承擔這份責任。可是他沒想到,一直對他寵愛有加的父親卻要他自己來負責。小男孩為難地說:“我哪有那麼多錢賠人家?”於是父親拿出15美元,嚴肅地對兒子說:“這筆錢我可以借給你,但是一年後你必須還給我。因為,承擔自己的過錯是一個人的責任,你不能逃避。”

於是小男孩把錢付給鄰居後,就放棄了平日裏熱衷的各種遊戲,把課餘時間都利用起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經過半年左右的不懈努力,他終於掙夠了15美元,並把它還給了父親。父親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一個能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的人,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平生第一次,他通過自己的頑強努力承擔起了屬於自己的責任。

後來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他的父親也破產了。那時男孩大學剛畢業,但他主動負擔起整個家庭的生活,並資助哥哥在學校學習。接著,他成為一位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但就在他處於新聞事業頂峰的時候,同樣是出於強烈的責任感,他公開批評了自己所在電視公司的最大讚助商——通用電氣公司,因此他不得不離開媒體界,從此投身政界。

然而,就在他獲得自己夢想的政界職位後,又一場經濟危機阻礙了他的前行之路。於是他又負擔起了領導當時世界上第一強國走出困境的責任,最終,他把一個開始複蘇的美國交到了繼任者手中,他就是美國第40任總統——裏根。後來裏根總統在回憶自己小時候打碎窗玻璃這件事時說:“一個人要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要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責任。隻有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大有作為的人。”

家長應該逐步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思維,告訴他一個人一生應該做的事很多,這就是責任,我們不能逃脫必須麵對的責任。勇於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是每個人必須要明白的道理,因為我們必須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學會了承擔責任,我們也就學會了如何麵對人生,如何適應社會,以及如何走向成功。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具有強烈責任感的男子漢

西點軍校的校訓是:“責任、榮譽、國家。”強烈的責任感是一種讓人受益終身的精神和品質。

一個人從進學校大門,到長大成人,都在不斷地受到提示——責任。上學讀書了,老師和家長提示,要好好學習;工作了,領導和家長提示,好好工作;結婚了,社會提示,做個好丈夫好妻子;孩子出世了,家庭提示,做個好父親、好母親。於是,人的腦子裏形成了一係列責任符號。讀書的,讀好書是責任;種田的,多打糧是責任;經商的,多賺錢是責任;當官的管理好人是責任;父母撫養孩子是責任;年輕人贍養老人是責任……久而久之,這些責任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不用誰去叮囑和催促,人們也會自覺去做,並形成一種民族文化,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