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男子漢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3)(1 / 3)

一個人的責任心往往就是看到自己行為與他人幸福安危有直接因果聯係時才建立起來的。我們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是大錯特錯的事。當孩子從小被當做平等的人來對待的時候,家裏的一些事和孩子商量,盡管孩子太多問題幾乎不懂,但是他會感覺被尊重。他是家庭的一員,他的行為對家庭有影響。而這種感覺對孩子來說就太重要了!

第五,讓孩子參與並適當分擔一部分家務勞動

我們很多父母因為愛孩子,不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目的,不在於減輕家務負擔;而是從小讓孩子知道,他屬於這個家庭,自己對其他人負有責任,他不能無償地接受別人的勞動,孩子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像打掃房間衛生、洗衣服、洗碗及澆花等。否則,他沒有參與感,沒有屬於這個集體的意願。好好學習,不用幹活是絕對錯誤的。

很多家長怕孩子幹家務活,耽誤時間影響學習,寧肯自己咬牙將全部家務活都承擔下來,盡管下班做完飯後已經非常疲倦了。家長必須讓孩子認識到,他是家庭一員,他對別人也負有責任。他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分擔大人的負擔。而這樣做,絕對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當孩子找到價值感、尊嚴感,那他會主動學習,效率會更高。而一個無責任感、無價值感的孩子,盡管坐在書桌旁,可他在無聊的閑談中、在無病呻吟的流行歌曲中、在電視肥皂劇中浪費的時間遠遠大於他幹家務的時間。

在孩子學習時間充裕時,可以讓他照顧小動物;培養他照顧老人和小孩子的習慣;有客人來就讓孩子做主人……這樣,孩子看到通過他的行為給別人的影響,找到他自己的重要感。

謹小慎微,不可忽視任何細節

美國法學家奧立佛·霍姆斯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每一個細節背後的偉大力量》,而西點也深信細節的力量。西點前校長潘模將軍說過:“細微末節最傷腦筋。”因此西點一再強調必須熟知每一個細節,從背誦一些守則、擦亮扣環到M16步槍的構造和使用,所有的細節都必須了然於心。或許這些小事都不起眼,但是西點卻嚴格要求每一個學員都要做好,因為在戰場上,這樣的細節可能扭轉乾坤,幫助你活下來或是取得最後的勝利。

喬治·福蒂在《喬治·巴頓的集團軍》中寫道:

“1943年3月6日,巴頓臨危受命為第二軍軍長。他帶著嚴格的鐵的紀律驅趕第二軍就像摩西從阿拉特山上下來一樣。他開著汽車轉到各個部隊,深入營區。每到一個部隊都要訓話,諸如領帶、護腿、鋼盔和隨身武器及每天刮胡須之類的細則都要嚴格執行。巴頓由此成為美國曆史上最不受歡迎的指揮官。但是,第二軍卻的的確確發生了變化,它不由自主地變成了一支頑強、具有榮譽感和戰鬥力的部隊……”

愷撒大帝有一句名言:“在戰爭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後果。”

西點很重視對新學員的細節訓練,要求新學員背誦新學員知識,除了記住會議廳有多少盞燈,蓄水庫有多大蓄水量外,還包括大聲當眾背誦日行事曆(今天幾點將做什麼事)。此外,學校很注重服裝儀容的細節。

西點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戰場上,任何一個細微的錯誤,一個細節的忽略都有可能導致流血犧牲,甚至整個戰局的改變。戰場上無小事,細節決定成敗。

在西點軍校的課堂上,經常會提到這樣一個案例:

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軍與德軍交戰的前沿陣地上。一天中午,天氣晴朗,太陽把大地烤得暖烘烘的。突然間,一聲巨響,法軍前沿陣地上一個隱蔽的秘密指揮所被德軍的炮彈炸得粉碎。濃煙之中,殘缺不全的屍體橫七豎八地散在地上。地圖、圖文在燃燒。發報機旁,法國陸軍部隊的一位將軍渾身是血,早已斷氣……

原來,災禍來自法軍指揮所裏的一隻名貴的小花貓。這隻小花貓就是那位被炸死的將軍養的。每天中午,將軍都要把小花貓放在偽裝得十分嚴密的指揮所上麵曬太陽。這一情況被對麵德軍陣地上的偵察參謀發現了,這個狡猾的德軍參謀連續觀察幾天後認為,這是隻家貓而不是野貓,並且是一隻名貴的貓,這樣名貴的花貓,一般下層軍官是養不起的,所以,他斷定,這裏住著一些人,而且一定有大人物,這裏很可能是法軍的指揮所。於是,這個德軍參謀向上級報告了自己的發現,法軍指揮所便遭到了橫禍。

作為一名指揮員,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應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如何指揮部隊去戰勝敵人上,養貓取樂雖無可厚非,但在戰場上則太不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