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的“不可能”隻是常規理論下的結論
有個軍校的學長到學員中視察,脫掉手套對一個學員說:“幫我洗一下,明天早上要用!”
學員立正:“是的,長官!”
當時天色已晚,那個年代沒有洗衣機能烘幹,這個軍校紀律很嚴,夜間也不便用其他的設備。
這個學員洗好之後,就拿著手套揮動了一夜。天亮的時候,手套幹了,送到學長那,學長一句話都沒有說……
西點學員必須有勇於挑戰“不可能完成”的精神。世界上極需這種人才,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克服種種阻力完成任務。
年輕人所需要的不隻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隻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要加強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
裏美將軍是美國戰略空軍的締造人之一。他是西點軍校學生的楷模之一。“二戰”前夕,年過30的裏美隻不過是一位空軍的領航員,隻是一名普通士兵。幾年以後,他就成為一位將軍,成為數千人的衣食父母,並為他們的生命安全負責。從士兵到將軍的過程中,充分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斷成為他最重要的秘訣。也正是因為自信,他做出了許多常人不敢為的大事。
“二戰”之初,裏美參加了歐洲對德作戰,那時他是上校大隊長。由於德軍集中猛烈的防空炮火的攻擊,轟炸機損失極大,轟炸效果非常不好。B-17轟炸機必須緩慢地直線地平飛,並且瞄準點、風向、風速都作出準確的估計,才能擊中目標。裏美沒有在困難麵前退縮,他在反複考慮了飛機損失與轟炸成果的比例關係後,確定了新的作戰方法。命令既出,專家們都施加壓力,認為這是極為冒險和不負責任的,甚至請求軍方撤銷其職務。裏美在聽取各方麵意見後,仍確信自己的方案是可行的。
在頂著巨大的壓力實施裏美的想法以後,每枚炸彈都能擊中目標,減少了飛機被擊中的可能,損失與戰鬥成果的比例迅速減小。正是裏美的自信使美國戰略空軍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因之,他有權來領導更多的軍人和飛機。
後來,他又參加了太平洋戰區對日本的作戰。此時,他已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將軍,領導的是當時美國最先進的飛機——B-29高空轟炸機。這種飛機性能極為優越,當然,造價也是十分昂貴的。因此美國空軍司令部要求裏美及其士兵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每一架飛機。並聲言,每損失一架B-29,空軍司令部要嚴懲肇事者。
如此先進受重視的高空轟炸機,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裏美看到了這一情況,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在廣泛聽取了作戰人員和一些專家的建議後,他果斷地作出決定。他命令飛機作出一些改動,從而減少了一些裝備和人員,以便裝載更多的彈藥。他還作出了一個讓內行大吃一驚的決定:命令飛機飛行高度不得超過7500英尺,把高空轟炸機變成了低空轟炸機。
此命令一出,裏美麵臨著更大的壓力。美國空軍司令艾德諾在電話中甚至氣憤地說:“我們花了大筆經費製造出的高空轟炸機和先進的自衛係統將被你的一道命令毀於一旦,你這是拿飛行員的生命開玩笑,是違背命令。如果你一意孤行,我會考慮撤換你的職務。”
裏美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他要讓事實來說話。事實證明裏美是正確的,在低空飛機能準確地炸到目標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裏美的戰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後來,裏美擔任了空軍參謀長。當有人問起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秘訣沒有,但做每件事之前,我都知道自己會成功。”
為了在生活中爭得一席之地,為了成為一個傑出的人,要讓孩子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失去自信,要相信自己,挑戰自我,因為擁有極強的自信就意味著成功。
1944年夏季,羅斯福和丘吉爾經反複研究協商,最終決定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辟反法西斯的第二戰場。
與此同時,美英兩國軍隊的登陸演練也已進入最後關頭,各陸、海、空部隊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針對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