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遼陽(2 / 3)

“上陣父子兵是對的,可是,打仗親兄弟……哼哼!”透過門口看著博爾濟吉特氏漸行漸遠的身影,皇太極輕輕地冷哼一聲,可轉眼,他又沉悶了下去,眉頭幾乎都擰在了一起。

遼陽的亂局自然是有原因的。雖然這個原因一直到現在都被嚴密的封鎖著。整個大金國隻有地位僅在英明汗之下的“四大貝勒”知曉,其他人雖然都覺得情形不對,卻還不明白到底是出了什麼事。可是,皇太極清楚,這種事是瞞不了多久的。畢竟,這一回是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後金國的英明汗失蹤了。

事情要追溯到一個月之前了。那會兒,因為明朝遼東經略孫承宗貫徹防守之策,兩年來在山海關、寧遠、錦州一線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後金軍屢次出擊都未能取得多少戰果,努爾哈赤一時氣悶,卻又知道此時還不宜大舉進攻,便將國事交予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暫理,自己卻離開遼陽,回老寨赫圖阿拉休養去了。可是,一個月之前,赫圖阿拉卻突然傳回消息,說是努爾哈赤一時興起帶著親兵出外狩獵,再也沒有回來。

消息剛傳回來的時候,四大貝勒幾乎都被震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幸好四人都是久經沙場,雖不敢說是持重,但還算老成。稍經商量便將信使殺了,接著封鎖消息,並調集八旗兵馬以備不測,同時,四貝勒也各派親信前往赫圖阿拉尋找努爾哈赤。

可是,一直到了現在,一個月過去了,除了在距離赫圖阿拉一百多裏的一片山下草地發現了不少的血跡以及淩亂的馬蹄印,似是有過交戰之外,努爾哈赤依然是沒有一點兒消息。這使得皇太極的心裏十分不安。這種不安,一小部分是因為自己父親的突然失蹤而產生的,而大部分,則是對那個位子的凱覦所引起的。

皇太極相信,不光是他,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肯定也都在心裏琢磨著事情。一個月,身為兒子,以他對努爾哈赤的了解,如果在這麼長的時間內依舊沒有音訊,那他極有可能就是……可是,如果真是有過交戰,那裏可是赫圖阿拉的外圍,什麼人能把擁有精兵護衛的一國之主給殺掉?明軍?蒙古軍?就算是赫圖阿拉已經成了舊都,那裏的兵馬也少得可憐,身邊擁有數百八旗精銳的努爾哈赤也沒可能死得無聲無息呀。難道他們在一開始就被包圍了?可是,以明軍跟蒙古軍的戰鬥力,就算是有十倍以上的兵力,也不可能擋得住有心突圍的八旗精銳。何況他老爹努爾哈赤征戰沙場數十年,嗅覺敏銳,精於作戰,也不可能輕易地陷入包圍而不自知。再者,赫圖阿拉的兵馬雖然不多,可後金國的外圍,八旗各部可是守得十分嚴實的。蒙古軍、明軍有什麼能耐把那麼多的兵力弄進來?而且,根據赫圖阿拉守軍以及四大貝勒的親信所傳回的消息,赫圖阿拉周圍兩百裏根本就沒有任何大軍移動過的痕跡。這就讓事情更加撲朔迷離了。

如今,撫順額附李永芳已經被四貝勒聯名下令羈押。因為撫順距離赫圖阿拉很近,而努爾哈赤這段時間又多次下令對漢人進行搶掠殺戮,期間李永芳因為勸諫還挨過責罵,所以,他們不能排除李永芳暗害努爾哈赤的嫌疑。但是,他們都知道,這個猜測實在是太不可信。李永芳可是第一個叛變明廷投向後金的漢人邊將,又在王化貞進攻的時候說降明將孫得功等人,使得當時在明軍手裏的遼東重鎮廣寧幾乎不戰而破,這麼鐵杆的依附者,怎麼可能因為一時的責罵而造反?何況李永芳還娶了他兄弟阿巴泰的女兒,跟愛新覺羅家是親戚,這種關係如果放到明廷那邊,可是死罪。

不過,雖然明知道李永芳有很大的可能是冤枉的。皇太極卻根本沒打算去理會。因為,四大貝勒都已經打定了主意,萬一努爾哈赤尋不回,這造反弑君,毀屍滅跡的罪名就要扣在李永芳的身上。誰叫你是漢人?要怪,隻能怪你自己運氣不好。

“如果父汗真的不在了,那現在……”

皇太極的腦筋飛速地轉動著。後金國權力威望最高的當然是他的父親,英明汗努爾哈赤。可是,如果他的父汗真的不在了,那麼,就輪到他們“四大貝勒”了。在四大貝勒之中,代善、他皇太極,還有莽古爾泰都是努爾哈赤之子,排名第二的阿敏雖然也姓愛新覺羅,卻是出自努爾哈赤的兄弟舒爾哈齊一係。當年,舒爾哈齊與努爾哈赤兄弟兩人一起起兵,在日益強大的建州女真部之中有著非同凡響的影響力,幾乎可以與努爾哈赤相提並。也正因為如此,舒爾哈齊意圖挑戰兄長的權威,最終連兒子也被努爾哈赤連殺兩個,自己也被努爾哈赤圈禁而死。當時,阿敏身為舒爾哈齊之子,也險些被努爾哈赤遷怒殺掉,還是他皇太極幫著求情,才最終逃過一劫。再加上兩人平時交情也還不錯,所以,皇太極覺得,如果自己有意的話,阿敏應該會成為自己的助力。而如果能夠拉攏阿敏,他在四大貝勒之中就可以占據一半的優勢。不過,這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