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年夏,後金國主努爾哈赤突然被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因為最先得到消息,搶先出手,以其子阿濟格、多鐸所掌兩黃旗為根本,暗中聯絡諸多受到四大貝勒壓製的八旗貴胄,以圖王權。因其行事隱秘,四大貝勒發現之時,阿巴亥已經得到了諸如齋桑古、碩托等貝勒的支持,輕易不可撼動。之後,阿巴亥又以努爾哈赤之死實為偶然,與撫順貝勒李永芳等人無關,勒令四大貝勒將其釋放。而李永芳因四大貝勒意圖以自己為替罪羊殉死,心中極為惱怒,遂拉攏諸多漢將投入阿巴亥麾下。至此,後金形成三大陣營。一方陣營以四大貝勒為首,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主導,掌正白、正紅、正藍、鑲藍四旗,勢力最為強大;另一方則為阿巴亥領導,有正黃、鑲黃兩旗,另有齋桑古、碩托等貝勒並漢人降將李永芳、孫得功等人的大力支持。此外,八旗貴胄之中還有主管鑲紅旗的嶽托,鑲白旗的杜度,以及議政大臣何和禮等人保持中立。
1625年元月,阿巴亥以國不可一日無主,努爾哈赤亦早有立幼子多鐸為太子之意為名,企圖立多鐸為後金汗王,而皇太極等人卻聲稱“汗父之仇未報”,“為汗父報仇者方可稱汗”,拚力抵製。最終,後金新汗不能立。阿巴亥以大妃之位,與諸貝勒、貝子等共議國政。
二月,阿巴亥得到林丹汗傳信,聲言已找到殺死努爾哈赤之人,並將“凶手”楚鍾南等人封為百戶收留。同時,林丹汗派人四處傳播努爾哈赤乃為意圖搶馬而被殺。八旗部眾知道這一消息之後大怒,阿巴亥寫信與林丹汗,要求林丹汗交同楚鍾南等人,否則血洗草原。林丹汗不予理會,將信使割去鼻子耳朵之後放回。至此,雙方正式成為敵對方。三月,阿巴亥以四大貝勒驍勇善戰,正黃、鑲黃兩旗旗主阿濟格、多鐸尚還年輕為由,迫使四大貝勒領兵出征蒙古,卻使自己三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並嶽托、杜度五人領兵抵禦同樣聽到消息而蠢蠢欲動的大明遼東孫承宗部。
五月,東北天氣溫暖,征剿蒙古的四大貝勒正式出征。皇太極獨領正白旗與正紅旗部分兵馬進擊察哈爾林丹汗本部,代善與莽古爾泰、阿敏等三大貝勒卻領著兩藍旗與正紅旗部分直撲科爾沁,目標直指格勒珠爾根。
……
科爾沁河川眾多,水草豐茂,曾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爾後裔孛兒隻斤氏所封之地。後因為戰亂等諸多原因,科爾沁一部遷至腦溫江與鬆花江流域,亦即日後的鬆嫩平原。女真興起之後,努爾哈赤因感於蒙古人口眾多,戰鬥力強大,便不住拉攏,為了將投靠的蒙古各部收攏麾下甚至不惜與林丹汗大戰。可以說,在其被殺之前,靠近遼東一側的蒙古諸部已經被其拉攏了大半,尤以內喀爾喀以及科爾沁諸部更是與後金關係親密。
但是,這一切都因為他的突然被殺,以及八旗的內部爭鬥而告終。大妃阿巴亥因為蒙古各部心向戰功卓著的四大貝勒,生恐這支強大的戰力會成為四大貝勒手中的籌碼,不惜以“血洗草原”為威脅將其推往林丹汗一麵。當然,僅僅隻是口頭上的幾句話當然不可能真的逼使蒙古各部與四大貝勒為敵,所以,她還派出了兵馬前往蒙古殺人。而這支軍隊,就是撫順貝勒李永芳所率領的漢軍。
……
“總兵大人,咱這是第幾個了?”
春天的平原略顯濕潤,地上的小草已經極為茂盛,遠遠望去猶如一片碧綠的海洋,讓人視野開闊之餘忍不住心曠神怡。但是,這片碧綠雖好,卻掩不住春風中所挾帶著的濃重的血腥氣。天命七年的時候,因蒙古科爾沁部首領明安率同部兀爾宰圖、鎖諾木、綽乙喇劄爾、*、密賽、拜音代、噶爾馬、昂坤、多爾濟、顧祿、綽爾齊、奇筆他爾、布顏代、伊林齊、特靈,喀爾喀部石裏胡那克,並諸台吉等三千餘戶,歸順努爾哈赤,得授三等總兵官,並受命別立兀魯特蒙古一旗。明安自此成為鬆嫩平原上科爾沁部落之長,也因此受到了林丹汗的嫉恨。但因為有努爾哈赤為後台,明安雖然懼怕林丹汗的勢力,日子過得倒還不算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