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朝鮮風波(11)--朝鮮戰敗(1 / 3)

1625年,亦即大明天啟五年,八月,後金十四貝勒多爾袞率輕騎一千夜襲定州,並放火焚城。朝鮮平安西道節度使李碚基雖率眾力抗,終不能勝,僅帶數騎逃出定州,前往平壤求援。爾後,朝鮮國王李倧糾集各地兵馬兩萬人,寧邊大都督府出兵一萬兩千,共同夾擊定州。麵對這種形勢,多爾袞集結本部五千兵馬,於朝鮮重演其父努爾哈赤“憑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遊擊方針,率領本部兵馬五千,先破寧邊援軍,爾後主動退卻,引平壤援兵進攻。平壤援兵“收複”定州,士氣大振。卻不知,在位於定州與義州中部的鹽川地方,多爾袞得到了乃兄阿濟格的援兵。

九月初,雙方在鹽川城外列陣。激戰不到兩個時辰,朝鮮大軍便抵不住女真騎兵的強大攻勢,主將薑躊率先敗逃,兩萬大軍樹倒猢猻散。多爾袞與阿濟格兩人率軍緊追不舍,再克定州、安州、順川,兵鋒直指平壤。朝鮮君臣大恐,國王李倧派大臣樸雴告知多爾袞,表示願意和談,請其罷兵。

而就在此時,後金遼陽傳來消息:皇太極稱汗!二貝勒阿敏已率鑲藍旗部分兵馬與新降蒙古兵,共一萬餘人渡過鴨綠江,“支援”多爾袞兄弟!

*************************************************

朝鮮半島東側有兩條山脈,北為鹹鏡山脈,南為太白山脈(亦稱大白山脈),兩條山脈縱貫南北,將整個半島與日後的日本海相隔開來。現在,楚鍾南已經領初步領會到了日後誌願軍同誌們的辛苦。因為,就在多爾袞兄弟幾個跟朝鮮人在朝鮮西部平原地帶大戰的時候,他已經帶著人手遠遠地遁入到了鹹鏡山脈之中。

其實,他的本意是想南下的。當夜趁著朝鮮兵與女真兵交戰的空隙,他們順著城牆根兒離開了南門,然後打破東門逃出了定州。不過,他的目的雖然隻是逃跑,卻已經被某些人當成了是定州失守的“罪魁禍首”。而且,多爾袞本就沒打算放過他。雖然主力去進攻了定州城,卻依然在四門布有斥候。就在他們逃出定州後不久,就有一隻斥候小隊盯上了他們,之後,這支小隊又變也了一支上百人的騎兵。兩隻隊伍一追一逃,因為騎兵速度太快,楚鍾南又是在女真跟朝鮮人中間兩麵不討好,南下的意圖被徹底摧毀,隻得一路向東,最終進入了太白山脈。而這一路的艱辛,在楚鍾南帶人打出定州之前,是萬萬沒有想到的。

如果僅僅隻是原來的一百多人,加上新招收的三百多名漢人也就罷了,可楚鍾南沒有想到,在寧遠……沒錯,就是寧遠。每每想到這些城市名,楚鍾南就忍不住一陣氣悶。因為朝鮮學中國學得也太

徹底的些。袁祟煥那邊正守著一個寧遠,他們自己也在國內安了一個,此外,義州、定州、黃州、安州……這些地名在中國境內都有。就連漢城,其實也是叫做漢陽的。當然,如果僅僅隻是這樣的話,楚鍾南隻會覺得自豪。朝鮮人模仿中國都模仿到了這種程度,隻能說明華夏文化的強大,可如果再往後,想起日後韓國某些人的嘴臉,楚鍾南卻覺得這幫人根本就是在剽竊!

說多了。

其實不僅僅是在寧遠。自從離開定州開始,楚鍾南這支隊伍就像是一塊大號的磁鐵,不停地吸引著那些散落在朝鮮各地的漢人。努爾哈赤當年下令屠殺漢人,遼東大批漢民逃入朝鮮,人數多達數十萬,可能夠從朝鮮坐船回到大陸的,卻隻有十幾萬人。剩下的大批漢人,又有一部分融入到了朝鮮社會,在這裏紮下了根基;可是,朝鮮終究國小民寡,又還是處於農業社會,本就不足的耕地根本就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突然增加的數十萬人口。雖然朝鮮君臣已經下了不小的力氣,卻依舊有著大批的漢人四處流浪。尤其是在聽到努爾哈赤被殺,大明與蒙古又同意起兵征伐後金的消息之後,這些原本聚集在朝鮮半島南部的漢人又紛紛北上,希望能夠在後金戰敗之後,於第一時間趕回自己的家園。劉采青跟劉有財這兩個劉家屯的“殘餘分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到達定州的。